城市風貌是城市特色與文化的載體,城市風貌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城市空間及其風貌的內涵代表文化。
城市風貌主要是通過城市的山水環境、開敞空間和城市中的建筑表現等多種因素來綜合體現的。山水環境是城市自然稟賦,城市的山水格局是城市風貌的感知基調,城市開敞空間是市民感知城市風貌的場所,而城市建筑是展現城市風貌的焦點。因此,建筑設計可以說是塑造城市風貌的要素。
在城市中,某些特定的建筑對于城市風貌來說尤為重要,如高度突出的地標建筑,體量巨大的公共建筑,能夠集中體現城市文化、風貌特色,具有特殊景觀價值、特定空間意圖的建筑等。這些建筑,是城市風貌中最具表現力的“主角”,對于城市風貌的塑造至關重要。
那么如何避免這些“主角”奇奇怪怪?我認為,這些建筑的表現要盡量做到得體。建筑設計大師關肇鄴先生曾說過,建筑最重要的是得體,而不是豪華與新奇。建筑表現的得體,主要體現在形式要追隨功能,形制要符合身份,形象要體現角色,形態要融于環境等方面。
我國近幾十年經歷了快速城鎮化進程,在取得了較好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城市和建筑風貌方面的問題,比如建筑單體貪大崇洋,建筑審美求怪媚俗,建筑群體雜亂無章,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等。因此,城市風貌一直是受到中央領導深切關注的重要問題。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指出,城市建設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城市建設逐漸由大規模、高速度的粗放型發展階段進入了關注城市環境品質、空間特色和追求綜合效益的集約型發展階段,城市風貌的管控和塑造尤為關鍵。
城市風貌不僅是規劃建設領域的問題,其背后還代表著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由來已久,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脈的體現和延續。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讓我們的城市建筑更好地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與時代風貌。從文化自信這樣的高度來看,城市和建筑風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城鎮化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樹立建筑行業的文化自信,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環境,加強對城市和建筑風貌的管理迫在眉睫。
一是塑造風貌特色,引導文化方向。聚焦城市與建筑風貌的管控,有助于塑造城市地域特色、促進文化發展、重塑文化自信,正確引導社會文化發展方向。二是轉變建筑亂象,推動行業發展。聚焦大體量公共建筑、超高層地標建筑、重點地段建筑等重要建筑類型,正確引導建筑設計理念、規避認識誤區,有助于改變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亂象,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三是提高治理能力,促進機制創新。完善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制度,強化城市設計管控作用,劃定建筑設計的“底線”和“紅線”。加大設計市場監管力度,對主體責任、部門聯動等相關事宜進行進一步明確,為今后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制度完善和創新指明方向。
很多城市都在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中進行了較好的探索,這里僅以災后重建的北川新縣城為例。在新縣城規劃設計伊始,就對城市風貌給予了關注。一是注重城市形態與自然山水格局的關系,確定城市形態平緩舒展、城市街區高低錯落,突出與整體山水環境的和諧相融,嚴格控制在北川新縣城興建高層建筑。二是在建筑風貌方面,在新縣城內形成了原生羌風、傳承羌風、現代羌風3種典型建筑風格指引,使整個新縣城實現了現代化羌城的整體風貌。
在城市和建筑風貌管理方面,分別針對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形成了不同的設計管理方式。對于一般項目,由中規院負責技術協調,把關設計審查。對于重點項目,開展設計競賽或工作坊,邀請院士名家領銜,利用行業學術平臺實現方案遴選與技術把關,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行政決策。
北川新縣城建成之后的城市和建筑風貌管控已經形成了社會共識。近幾年少數市場開發的項目,在符合控規的條件下,仍然出現了與城市整體風貌不匹配的情況,引發了當地老百姓的關切,并自發向有關部門表達了意見。他們認為建設得這么好的城市風貌,不能由于市場開發而放松管理。當城市風貌已經成為城市居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念時,他們將會堅決捍衛城市的風貌和文化。因此,在得到這個信息反饋之后,中規院在北川的邀請下,城市設計團隊對重點地段的規劃再次進行了研究和調整,對建筑設計進行了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和管控,體現了北川城市風貌的精細化管理。
雖然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政策,但不論具體制度安排如何,在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中,都應當注重堅持政府主導、專家領銜、技術統籌、部門協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原則。
具體到城市和建筑風貌管理及建筑設計審查方面,要做到嚴把審查關,就必須建立專家主導審查、參與決策的相關機制,在專家充分論證和初步遴選的基礎上進行決策,尊重專家意見,充分發揮行業專家的作用,保障政府的科學決策。
在城市更新成為城市建設重點領域的背景下,要更注重公眾參與城市和建筑風貌的管理。社會公眾已成為城市建設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參與主體,隨著社區建設的進一步完善,社會公眾的意愿和訴求也將是形成科學決策必不可少的環節。(作者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朱子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