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碧桂園科技智慧建造全面落地的一年。4月8日的碧桂園集團月度管理會議上,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強調,全公司上下要全面擁抱科技智慧建造:“我們要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投身于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中。”
穩健經營展現良好韌性
房地產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拐點。近期,十余家房企宣布年報延期公布。已發布財報的房企包括碧桂園、金茂、龍湖、招商蛇口等,均展現了較為優異的成績單,給地產行業提振了信心。
以碧桂園為例,年報顯示,2021年企業權益合同銷售金額5580億元,累計實現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5022億元,回款率達到90%,這是碧桂園連續6年達到90%以上。此外,企業債務結構持續優化,財務穩健性進一步增強。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碧桂園現金余額約1813億元,可動用現金儲備充足。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先高后低” 的走勢。上半年,城市住房需求逐步釋放,成交量活躍。下半年,隨著限購、限貸、土地 “兩集中”等調控政策收緊,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在行業分化加劇的背景下,碧桂園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和均衡布局各線城市,在行業競爭中保持穩固態勢。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碧桂園將繼續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戰略,聚焦城市深耕。未來將對全國的市場做進一步的分類,按照市場規模、供需關系遴選出符合集團戰略發展的市場,更加聚焦于以大都市圈為首的一、二線和強三、四線城市。
智能建造取得階段性成果
當前,傳統建筑業因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工作環境惡劣等特點對年輕人吸引力持續下降,建筑行業 “招工難”“ 用工荒” 現象不斷加劇。近來,全國多地發文明確規定,禁止包括60周歲以上男性及50周歲以上女性等從事建筑施工作業,未來行業勞動力短缺問題或更加突出。
同時,建筑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較低,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大力鼓勵和推廣裝配式建筑、BIM 應用、智慧工地和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相關技術,建筑業或將迎來下一個十年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碧桂園緊跟國家政策方向,重點布局高科技地產生態鏈,以科技驅動發展,智能建造等新業務取得階段性成果,與地產主業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據了解,針對科技智慧建造體系項目應用實際情況,碧桂園正在圍繞質量標準、成本測算、周轉速度、復用性能等關鍵指標進行全面分析和快速優化。莫斌對前景堅定看好:“ 科技智慧建造是一條光明大道,這是碧桂園科技力的具體體現,會越來越成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3月,博智林已有21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6個省份超3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750臺,累計應用施工超800萬平米。截至2022年3月,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474項,獲授權1869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堯學教授表示:“ 碧桂園集團旗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通過 BIM 數字化、建筑機器人、新型建筑工業化等技術創新,在多個復雜的施工場景上成功實現多機協同施工,在國內智能建造領域屬于首創,對中國乃至世界建筑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建造新業務的發展,也積極響應了國家“雙碳 ”規劃,助力可持續發展。博智林研發的建筑機器人通過高質量、穩定的施工,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業效率,大幅度減少了施工的返工率;通過科學的材料算量系統,減少建筑材料的浪費,降低工業污染排放及碳排放。
以博智林自研的建筑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為例,該機器人可提供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一站式解決方案,將建筑垃圾直接轉化為園林路面磚、植草磚、盲道磚、各種實心混凝土磚等再建材制品,即產即銷,變廢為寶,節省建廢清運費、磚類建材采購費,減少粉塵污染,并且直接減少材料生產及廢棄物來回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
目前,建筑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已在住建部辦公廳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鳳桐花園累計消納建筑垃圾450噸,生產路面彩磚(230*115*60mm)超過20萬塊。
自2019年初明確了“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的新愿景之后,碧桂園一直在持續篤定、務實地推進各項新業務。除了科技智慧建造,碧桂園自研的無人化農機已經在佛山三水的粵港澳大灣區現代都市農業綜合示范基地亮相作業;研發的餐飲機器人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亮相,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楊國強表示,希望未來多元化業務能發展得更好,能做出對人類有貢獻的偉大事業,助力社會進步。(趙 微)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