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公園城市示范區怎么建 成都發布5年行動計劃

2022-05-24 11:23:35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楊棄非責任編輯:晨陽

公園城市示范區怎么建

  青龍湖濕地公園“長滿”帳篷、環城生態公園上100公里騎行挑戰者絡繹不絕、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為看日出而連夜爬山的人群排起長隊……這幾天,成都新“鐵人三項”在各大社交媒體火爆“出圈”。不斷厚植的生態優勢,已然成為成都的“圈粉”利器。

  成都將如何進一步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5月1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這也是自今年2月《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出爐后,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拿出的具體建設“路線圖”。

  據介紹,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將突出增強重大城市核心功能,明確提出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衛星城)具體行動。此外,多項重大工程項目平臺、重大賦能政策和重大改革試點示范亦將加速推進。比如,成都將推動建立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機制、深入推進EOD模式試點,并將繼續協調爭取支持設立自貿試驗區成都東部新區片區、支持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

  開展“五綠潤城”

  服務城市功能結構優化

  成都公園城市形態正在加速重塑。最新數據顯示,到今年3月,成都已建成貫穿全域的天府綠道4408公里,新增綠地面積3885萬平方米。通過綠道體系串聯了生態區55個,公園239個,小游園323個,并置入多項基本公共服務,與城市公共生活交融、藍綠串聯的網絡空間格局已經基本成形,公園城市示范區魅力凸顯。

  如何進一步優化城市生態格局,讓城市在自然中有機生長?據成都公園城市局局長金城介紹,成都正在謀劃“五綠潤城”的重大項目。

  其中,成都將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到2025年修復大熊貓棲息地25萬畝;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到2025年建成25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天府綠道“活力綠脈”,每年建設“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000條,至2025年累計建成各級綠道超1萬公里;此外還將建設環城生態公園“超級綠環”和錦江公園“精品綠軸”等。

  而隨著城市建設與生態發展不斷融合,新的生態建設理念亦將更多參與城市功能結構優化當中。

  成都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曾九利指出,成都將創新探索編制體現公園城市特色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并在規劃內容上全面體現公園城市特點。具體而言,將以功能為引領,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和郊區新城,構建“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功能格局。

  比照該思路,金城提到三類具體“打法”。其中,在中心城區,成都將開展城市綠化景觀提升行動和“金角銀邊”示范場景營造活動,到2025年中心城區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90%。

  與此同時,在城市新區,將協同推進天府新區鹿溪智谷、東部新區金榜閣、高新區瞪羚谷等公園城市示范片區建設,打造一批“三生”融合的公園城市示范組團;在郊區新城,則將打造復合多元的“森林+”“林盤+”場景,培育森林康養、生態旅游、創客基地等新功能新業態。

  推進“四大轉變”

  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

  在此基礎上,成都將進一步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

  如曾九利總結,體現在規劃上,公園城市示范區包含了四個方面的理念轉變——營城路徑上,從“城市中間公園”向“將全域建設為一座大公園”轉變;發展方式上,從“增量主導的外延式發展”向“增存并重的內涵式發展”轉變;發展邏輯上,從“產-城-人”向“人-城-產”轉變;而治理方式上,則從“空間建設型”向“空間治理型”轉變。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認為,成都不是要建一個“低水平的公園城市”,而是要繼續發展,不斷提高經濟質量和生活品質,滿足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資源消耗要“脫鉤”,碳排放不增加甚至減少,探索一種更好的城市發展模式。而這才是最公園城市的核心命題。

  城市更新與城市宜居品質,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息息相關。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長王建新指出,成都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推進173個老舊片區有機更新,并全面實施老舊小區分類改造。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將推進棚戶區和城中村掃尾工作,在“十四五”期間計劃完成棚戶區改造約10000戶。

  而在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下,《行動計劃》則提出,將“推動治理重心、配套資源向重點領域和基層下沉”“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據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社治委常務副主任薛敏解釋,“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內容將包括構建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區生活、社區安全、社區行動“五個共同體”。而對于治理重心下移的需求,成都將推動鎮街“五權”下放,完善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從而為基層減負松綁、放權賦能。(楊棄非)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