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工作推進會(下稱“推進會”),總結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工作進展成效,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再聚焦、再部署、再推動。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深入開展央企間資源有效整合,在檢驗檢測、醫療健康、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計算、鋼鐵、物流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競爭能力強、資源配置優的一流企業,并努力實現“應整盡整”“應合盡合”。
“靈活采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非公開發行股票、換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動優質資產向央企上市公司集中,切實提升專業化整合工作效果。”在談到提升央企整合效率效果的工作方法時,翁杰明說。
加快央企間資源有效整合
整合中重稀土資源組建中國稀土集團、統籌中央企業相關資源組建中國星網、整合油氣管網資源組建國家管網集團、中糧和中儲糧深化股權合作組建合資公司……2021年以來,一系列專業化整合切實提升了央企在重點領域服務保障大局的能力,國有資本也實現了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質量效益的有效提升。
“下一步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專業化整合,有效解決中央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重復建設等問題,實現主責主業更加聚焦,產業結構更加清晰,形成一批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突出的專精特新子企業。”談到央企整合工作下一步重點時,翁杰明表示。
具體而言,翁杰明表示,要聚焦主責主業和培育優勢企業,加快央企間資源有效整合。深入開展企業間同一業務或同質業務的整合,在檢驗檢測、醫療健康、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計算、鋼鐵、物流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競爭能力強、資源配置優的一流企業。
“瞄準高水平、導向性產業,圍繞重點環節和關鍵要素開展專業化整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加快打造‘鏈長’企業。”翁杰明說。
翁杰明表示,各央企要全面梳理集團業務板塊,厘清業務邊界,根據所處行業和業務布局發展特點,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力度。要推動區域布局更成體系,區域內協同較明顯的企業,可以省或地區為實體推進所屬企業實施整合,加快理順管理、業務關系,解決管理“疊床架屋”、投資建設重復等問題。
推進會明確,新組建、實施戰略性重組和開展重大對外并購的企業要抓住整合融合“黃金期”,加快推動業務、機構、人員、管理、文化等全方位融合,實現一體化運作,充分釋放重組紅利。
央企與外部資源結合發展
2022年來,包括中國建材集團、通用技術集團、航空工業集團等央企均圍繞旗下控股上市公司進行了優質資源的整合,涉及的上市公司平臺包括凱盛科技、祁連山、中國汽研、中航機電、中航電子等。
“要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功能,科學統籌各類資源,靈活采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非公開發行股票、換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動優質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切實提升專業化整合工作效果。”翁杰明說。
以中國建材集團水泥業務的資源整合為例。2016年“兩材”重組(中國建材集團與中材集團)之初,集團的水泥業務分散在8家公司(含3家A股上市公司),資源配置低效。近年來,中國建材對水泥業務實施分步整合,將非上市水泥公司的資產全部注入天山股份,而后針對2家上市水泥公司寧夏建材、祁連山水泥實施整合。整合后,天山股份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泥上市公司。
推進會還提出,各央企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通過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合資新設、資產置換、交叉持股、聯合開發、共建產業生態圈等多種方式組合推進專業化整合,實現國有資本在流動中優化布局、提升價值。
中央企業與外部資源結合發展,也是優化資源配置抓手之一。央地協同聯動方面,推進會要求央企通過兼并重組、戰略合作、交叉持股、無償劃轉等方式,有序推進和地方國有企業的資源整合與合作,在培育與地方發展定位相契合支柱產業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同時,對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等領域積極開展并購,注重在專業化整合中聚集創新資源。
推進會上,包括中國電子、中國航材、航天科工、東方電氣、招商局集團在內的25家單位13組專業化整合項目開展了集中簽約。(建 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