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發展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多維度變革,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塊,帶來的環境、交通和資源等緊缺的問題日益加深,城市規劃者們不得不探索更加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思路。
中國城市規劃的景觀設計專家彭良波,經過多年參與、主持國際級、國家級和省級重點規劃項目的經驗積累,逐漸形成了“融”與“和”的前瞻性理念,其設計成果享譽業內,引領了新時代中國城市規劃的發展趨勢。2012年,彭良波進入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10年來,他參與設計的多個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項目被業界廣泛推崇。
助推生態與城市融合發展
彭良波參與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項目,是中法兩國元首為應對環境保護與氣候變化開展的最高級別合作,基于區域水網縱向特征、氣候特征,聚焦生態格局、功能布局、空間品質及低碳技術4個方面,結合中法合作示范要求,打造出了江漢平原水鄉地區“生態、生活、生產”融合的國際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項目典范。在此項目中,彭良波展現了他在區域生態景觀結構系統性設計方面的先進技術,助力該項目榮獲國家級一等獎。該技術成果被撰寫成專業書籍《融解生態城: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規劃探索與實踐》。
在另一個旨在優化中國最大的原生態城中湖周邊城市景觀的項目中,彭良波的團隊應用基準視點與三維動態情景模擬分析等數字化手段,將城市設計的空間美學規劃轉化為城市管理的有效操作文件。彭良波不斷探索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新手段,以助推生態與城市融合發展。
助推經濟民生與城市和諧發展
在“武漢·硚口環同濟健康產業空間及城市更新改造規劃”項目中,彭良波帶領團隊在老城區可利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出分階段騰退低產、非健康產業,通過內涵式發展舉措提升集聚效能,促進老城再繁榮,其提出的宜居、宜養規劃設計方案助推舊城活化。彭良波在提升空間功能性和舒適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為該項目榮獲國家級和省級表彰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他還在產城融合設計方面具有深厚經驗,比如他的團隊承擔了“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評估”項目,該項目成功助力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傳統汽車產業園向“中國車谷”的轉型升級,有效指導該區產城融合發展路線。
由此可見,彭良波多年來持續探索城市化衍生問題的解決辦法,他所參與的重大項目有效地解決了城市環境污染、城市更新、產城融合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問題。他所提出的“生態、城市、產業、人文融合發展”的理念,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考,體現了他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并為同行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彭良波不愧為推動中國未來城市“融”“和”發展的行業先鋒! (王若函)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