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是一座城市的封面。
《人民日報》此前發文,宣告集民航、高鐵、地鐵、公交等于一體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項目進入投運沖刺。這座華東地區第二大的航空樞紐,將成為迎接海內外客人的新國門。
亞廈承建了蕭山機場三期核心項目T4航站樓出發層B4、B5段、北長廊C11區大屋面、南側國內商業區、到達通道及行李提取大廳等區域精裝修工程,施工面積約17萬平方米。T4航站樓體量達72萬平方米,是目前三個航站樓面積總和的近兩倍,建成后每年可服務5000萬人次,為長三角地區提供更高效的民航運輸保障。
汲取杭城山水元素
勾勒精美西湖畫卷
航站樓將杭州西湖十景、江南建筑形式等城市特色元素融入室內設計,并通過國際化、智能化的建筑表達,著力打造具有高識別性和未來感的新城市門戶。
項目按照魯班獎質量標準打造,在T4航站中穿行,仿佛開啟了一場唯美浪漫的西湖之旅。足有14個標準足球場大的出發大廳里,32根高低錯落的“荷葉柱”頂天立地,巨大的“荷葉”傘蓋散發開來,化作曲線柔美的屋頂。辦票島如一葉葉白色扁舟從旅客的身邊蕩漾,亦如同絲綢一般潔白輕盈,“船”載著杭州的盛世時代,也預示杭州的美好未來。
北長廊設計概念源自西湖十景中的云棲竹徑,柔和的曲線向遠方逐漸收斂,以表現云層平緩流動的效果。墻面木紋鋁板形成的造型源自于竹林的秩序感,如同云霧繞于竹林。
到達通道連接到達商業與行李提取廳,空間走向及燈光線條狹長幽靜,功能區之間的轉換,也寓意市井文化與自然景觀的過渡。
行李提取廳預示杭州的文化游歷到此暫告一個段落。裝飾設計將水景與格柵相結合,在此回首靜思,感受虛實相間、動靜相宜、光影成趣,別有一番滋味。
南側國內商業區截取經典城市景觀的外形,對話古今,融合江南傳統建筑的黑白線面關系與現代建筑的玻璃表皮,用抽象的幾何元素和潔凈輕盈的色彩,連成一片杭州盛世景象。
定制化方案
全力以赴保障項目質量
作為蕭山機場標志性的設計,出發大廳重重疊疊的“荷葉柱”充分體現了江南水鄉的特色。在如此美妙的意境下,如何把金屬蜂窩板材料運用到復雜曲面吊頂中,以鋁合金吊頂之剛性,表達荷葉之柔美,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令吊頂表達效果更加豐富,是項目部需要攻克的難點。
項目部充分考慮主體鋼結構的施工誤差,通過合理的系統構造,以及有效精確的定位措施,保證吊頂曲面找形準確,確保吊頂完成面與原設計標高一致;并通過分塊調平龍骨,在各單元之間控制總量偏差,最終達到設計要求。
南側國內商業區1.2萬平方米的大吊頂采用雙曲蜂窩鋁板,每個點位坐標不同,且鋁板體量巨大、弧度大、需高空作業點多,給安裝帶來了很大難度。
對此,項目部組建施工小組,綜合比較四種方案,最終選擇了反吊操作及高空機械輔助的施工方案。為減少高空作業風險,將大部分工作在平地上完成,拼裝后再整體吊裝;高空作業時,采用高空車輔助施工,有效解決了搭設腳手架帶來的場地使用等問題,既保證了地面的正常使用和地面工程的組織施工,也讓地面施工、人員通行和材料運輸得以安全運行。
此外,施工前項目組采用三維全站儀進行掃描,以保證模型的準確性;并在施工中采用全站儀實時定位,確保安裝點位跟模型點位吻合;同時通過BIM技術進行圖紙深化,進行復核跟蹤。項目部還對材料加強質量管控,制定科學的場外加工生產計劃,確保材料到場滿足模型下單尺寸,保質保量完成安裝任務。
蕭山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設”十大標志性項目,也是2023年杭州亞運會重要基礎配套項目,它的落成,有力提升了杭州市民生質量及效能,開啟了山水杭城進入國際化新時代的大門。在城市建設發展的國家大計面前,亞廈將持續為城際互通貢獻專業力量。(鐘 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