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冶金是氫能在工業領域的重要應用,是鋼鐵生產實現無化石能源冶煉重要路徑之一,是助力鋼鐵工業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方向。
日前,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氫冶金標準聯合工作組成立會暨首屆世界氫冶金技術交流大會在滑雪勝地冬奧之城崇禮召開。來自國家有關部委、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及鋼鐵企業200余名代表與會。
技術開發得到空前政策支持
我國鋼鐵產量已連續26年雄踞世界第一。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鋼鐵工業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節能減排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鋼鐵工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對我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二級巡視員孫旭亮為大會致辭時指出:“氫冶金技術的開發推廣,是當前低碳發展、能源變革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也是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出路。”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氫冶金技術的開發利用得到了空前的支持力度。
3月份,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要求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應用,逐步探索工業領域氫能替代應用,開展以氫作為還原劑的氫冶金技術研發應用。
“今年初,工信部等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建立低碳冶金創新聯盟,制定氫冶金行動方案,加快推進低碳冶煉技術研發應用;力爭到2025年,氫冶金、低碳冶金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介紹道。
此外,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發布了我國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明確近中期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氫基直接還原技術、富氫碳循環高爐技術等。
是實現“雙碳”目標出路之一
氫冶金作為鋼鐵工業的一種突破性生產工藝,對鋼鐵行業盡早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張龍強介紹,根據《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研究》中描述的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碳中和的技術路線圖,氫冶金的貢獻度約占9%。
“以氫代碳”是當前低碳發展、能源變革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也是工業領域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這已成為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共識。
河鋼集團張宣科技加大氫能源開發與利用,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采用焦爐煤氣“自重整”制氫,生產高品質的直接還原鐵;中國寶武八鋼公司富氫碳循環高爐第三階段工業化試驗開啟,進入了全氧、煤氣自循環的新階段;蒂森克虜伯杜伊斯堡9#高爐噴吹氫氣試驗正穩步推進;山西晉南鋼鐵1860m2高爐分別開展了噴吹焦爐煤氣和純氫的工業化試驗;中晉冶金公司以焦爐煤氣為還原劑的氣基豎爐直接還原鐵工藝項目,已于2021年6月份試產成功。同時,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中冶京誠、中冶賽迪等高校院所積極推動氫冶金科技研發,BHP(必和必拓)、寶馬集團等上下游企業也密切關注氫冶金相關技術進展……
立足氫冶金技術的突破性優勢,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津洋為代表的來自科研院所、鋼鐵企業、上下游企業及高校的多位專家分別就氫能關鍵工藝技術發展、氫能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內容作了精彩報告。
標準化帶動鋼鐵行業技術創新
標準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鋼鐵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基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姜維指出,聯合工作組的成立是對《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提出的“推行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標準化”“完善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體系,健全跨領域工作機制”這一要求的生動詮釋,這種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的協同推進,將有效發揮標準化的綜合效能,實踐上先行一步,不斷開辟“雙碳”標準化工作新局面。
會上,姜維宣讀了工作組成立批文,為工作組顧問干勇院士和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頒發證書,并為工作組組長、副組長、秘書長頒發證書。他進一步指出,聯合工作組的成立作為落實《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促進產業耦合發展”的重點工作,對構筑全球化鋼鐵產業生態圈具有重要示范價值。
“當前,急產業發展之所急,急技術創新之所急,先遴選出一批成熟的、有標志性的項目,盡早立項。同時,做好體系規劃,盡快構建并不斷優化氫冶金標準體系。”孫旭亮建議聯合工作組加快標準制定,規范行業行為。
張龍強也介紹,下一步,聯合工作組將進一步發揮標準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及標準在產業協同、技術協作中的紐帶和驅動作用,有力促進我國氫冶金技術進步,助力我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王海霞)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