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探訪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

2022-09-06 10:02:32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海霞 孫洪波責任編輯:徐雨晨

科技賦能 智能建造未來已來

  編者按:9月1日開幕、為期5天的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下稱“工程建筑專題展”)昨日在北京首鋼園12號館圓滿落下帷幕。今年工程建筑專題展的主題是“綠色低碳智建未來”,向世界呈現了我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就,展示了“中國建造”品牌。

  地鐵一體化智能管控中心、依托智能建造技術的副中心劇院工程,機電全生命周期平臺、BIM建模等“黑科技”一一亮相;更有建筑3D打印機、智能機器人等多樣化的互動體驗設備,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身臨其境的數字建造體驗之旅。

探訪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

綠色低碳技術 觸發創新動能

  走進首鋼園12號館,迎面而來一張巨大屏幕,屏幕中間的地球上閃爍著綠色的標記點,標注出數百個在建項目的位置。屏幕下方,各個項目的用電量、用油量、碳排放量等數據不斷變化、跳動,屏幕右側還列出了碳排放量最高的5個項目。這些數據并不是模擬出來的,而是實時發生、真實存在的。

  “為了推動建筑業綠色轉型升級與‘雙碳’目標實現,我們在行業內率先研發出了碳數據監測管理平臺進行碳數據統籌管理。”中建一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左強介紹,碳數據監測管理平臺可以對建筑原材、施工建造和建筑運維三方面的碳排放進行統計和實時監測。

  全周期的數據監測是該平臺的一大特點。“從建筑原材料的運輸開始,到施工建造的全過程,再到建筑投入運營之后的碳排放數據都可以進行監測。”工作人員介紹,全周期的碳排放數據監測能夠幫助企業隨時調整節能方式,有助于實現節能減碳目標。該平臺已經試用了半年,有417個在建項目納入其中,未來,還將有超2000個項目的碳排放數據將錄入到這個平臺中。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實現零海拔的居住體驗,解決高原反應,在房間里用跑步機鍛煉,像在家中一樣安枕……這個設想在不久的未來或許將成為現實。

  記者在中建三局的環繞展廳看到,高海拔增壓補氧模塊化建筑群(下稱零海拔屋)和道路工程移動式高精度測量機器人吸引了前來參觀的眾多觀眾。零海拔屋是中建三局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為高海拔地區打造舒適居住環境而自主研發的高海拔增壓補氧模塊化建筑群,為高原人民帶來零海拔的生活體驗。

探訪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

  中建三局技術人員王光英向記者介紹,此次亮相工程建筑專題展的為二代零海拔屋,為高海拔增壓補氧模塊化建筑群??梢栽诤0?500米的西南高原地區圓滿完成建筑群拼裝與各系統功能聯調,成功實現建筑群模塊化、超低能耗、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應用。

  一代零海拔屋為“啤酒桶太空艙”。2020年12月,在海拔高度4483米的西藏那曲,一個啤酒桶艙室順利通過了歷時二十天的考核。升級后的零海拔屋為2層18個模塊,建筑面積近400平方米,兼具辦公、居住、會議、運動功能模塊,由標準艙、走廊和過渡區組成的各模塊可實現平面和立面自由組合。

  王光英告訴記者,二代零海拔屋還搭配了智慧大腦,運行控制系統采用“集中監測、分散控制”的架構設計,由一個主站和多個分站組成工業級控制網絡。智慧大腦搭配低碳環保的能源管理系統,充分利用高海拔地域的地理條件,通過光伏列陣發電實現不間斷供電,利用空壓機余熱回收技術,可實現電力自給自足。

智能建造技術 打造大國工程

  工程建筑專題展現場還揭示了冰立方、工體城市副中心等重大項目的智造技術。

  冰立方互動體驗沙盤區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配合講解員講解,冰立方“冰水轉換”過程即刻展現,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全球綠色可持續典范工程。

  冰立方是世界唯一水上和冰上項目均可運行的雙奧場館、世界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冰立方改造時,為保證比賽用冰不融化,同時確保場內溫度適宜群眾觀賽,中建一局利用群智能系統監控比賽大廳的熱濕環境和光環境的變化。

探訪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

  中建一局技術人員孫德遠介紹,項目團隊應用BIM技術,搭建起由2600根薄壁H型鋼和1570塊輕質混凝土預制板組成的轉換結構,為冰場架體的鋼梁和混凝土預制板都編輯了數字身份,在轉換施工中可以精準有效地將每個構件復位。

  “項目團隊經過485張設計圖的支撐組合,成功將荷載變形控制在1.65毫米,使得可轉換支撐架體成為可能。”孫德遠告訴記者,改造后的比賽大廳內設置了傳感設備,這些傳感設備就像人體的眼、耳、皮膚等感覺器官,感知著比賽大廳的溫濕度、聲光等環境的變化,而后場館的群智能系統就會自動調節。

  北京工人體育場在2020年啟動改造復建。為實現傳統外觀、現代建筑的目標,北京建工研發出一整套綠色智造方案。地面平整機器人實現10萬平方米地面平整智能作業;為解決超大異型清水混凝土結構施工難題研發的數字化模板生產體系,比傳統木工工效高10余倍。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標性建筑——劇院項目中,北京建工城市副中心劇院項目經理吳良良介紹,劇院工程外立面采用擰扭鋁板幕墻構筑起“大幕拉開”的意象,其中4369塊幕墻板無一完全相同,細分專業極其復雜。為此,項目團隊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和BIM技術,探索將數字技術融入施工建設全過程,通過構建多專業交叉的大數據模型,模擬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場景,確保工程建設高質量、高標準推進。

  中鐵建設集團研發的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裝配式IRF體系也向觀眾展示著中國實力。該技術建造效率高、抗震性能好,兼具裝配式建造工藝和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優勢。

  記者還在展區看到了北京城建智控研發的地鐵一體化智能管控中心,其代表了智慧城市運營的新方式。

  北京城建智控總經理張輝表示,該中心不僅能為乘客提供全時空精準便捷的主動服務,更能在智慧運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工作人員坐在這里,就能通過他們面前的屏幕清楚地了解到每一輛列車、每一道閘門的運行狀態,并進行靈活調控。

未來城市建設 機器人已入場

  前不久剛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大規模亮相的博智林機器人,此番攜地面整平機器人等3款產品現身工程建筑專題展。一抹抹靚麗的粉紅色吸睛滿滿,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了智能建造的突破創新技術和產品。

  博智林北京區域負責人高川向記者介紹,地面整平機器人施工工效達每小時150平方米以上,可實現樓地面一次成型,相比人工作業施工效率、整平精度更高。同時,博智林建筑機器人還可以實現多臺搭配作業,智能隨動式布料機可以將攪拌好的混凝土鋪在樓面上,隨后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依次作業,將混凝土均勻平整,原來需要十幾人完成的布料工作,現在只需要八個人就能完成。

  像這樣的機器人,截至今年6月底,博智林已有26款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8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的超500個項目,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

  中鐵建設集團帶來的巡檢機器人、智能旁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也在展區大放異彩。巡檢機器人可代替人工完成監理任務,中鐵建設集團北京公司總助劉欣向記者介紹,該機器人可在工地自主構建地圖,根據下發的巡邏任務執行自主巡邏執勤,時刻保衛工地安全,夜間有效防范偷盜事件發生,減少物體墜落給巡控管理人員帶來的傷害。

探訪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

  還有完美詮釋綠色低碳概念的智能旁站機器人,其由太陽能、三腳架、無線攝像機、自動聲光警戒系統、視覺處理系統等組成,可快速投放到目標地點設置臨時監控點或快速撤離現場,滿足建筑行業臨時監控、旁站、智慧工地等臨時或流動性監控需求,并實現能量自給。還有用于展廳、服務大廳的服務機器人,在專題展期間,生動地展示了展廳講解、智能咨詢及智能查詢、業務辦理等功能,讓參展者沉浸式體驗了與機器人的交流互動。

  來到中建一局展區,兩臺機器人正穿梭在樣板墻體進行掃描建模。觀眾手持移動設備可以實時查看機器人傳輸過來的立體影像,包裹在墻體內部的一條條鋼筋管線像一幅縱橫交錯的經脈圖呈現在眼前。這是中建一局自主研發的施工管理“X-MEN”機器人,通過它能看到工程建筑的“前世、今生、未來”。

  工程師提前將建筑三維模型傳輸到機器人中,機器人通過激光雷達建圖定位系統,實時生成建筑立體影像。在建筑交付運營后,如果需要對房屋結構進行改造,只需要讓機器人走一圈,就可以像開了透視眼一樣看到墻體內部的構造,可以避開內部的鋼筋或者水電線路。

  “這項技術投入應用后將極大方便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的日常工作,不需要再隨身攜帶大量圖紙和測量工具,就能精準掌握現場情況,真正實現建筑數字化管理。”中建一局五公司技術何夢璇如是說。

規范咨詢管理 促高質量發展

  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工程造價咨詢服務的順利推進,這是促進各方主體平等互利,實現企業有序競爭和市場繁榮的壓艙石。

  在本次工程建筑專題展開幕當天,北京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和造價管理協會(下稱京標價協)正式發布了《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下稱《示范文本》)。

  該《示范文本》是在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的大背景下發布的。當前,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開展過程中存在著服務范圍(內容)、服務期限界定不清,服務收費標準、質量評定標準不明確,以及變更、索賠涉及的合同價款難以調整等諸多問題。

  《示范文本》由合同協議書、通用合同條款、專用合同條款和附錄四部分組成,在厘清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清單的基礎上,按照具體服務內容設置相應的取費方式、明確服務的質量標準、約定合理的服務期限,按照雙方協作內容規定相應的權利義務明確違約責任,對于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設置變更條款保護雙方利益。

  作為非強制性合同范本,其適用于各類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的合同訂立,也適用于其中的單項或組合造價咨詢服務的合同訂立,供社會各界在委托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中參考使用。

  正如北京市住建委市場處處長劉文舉所說,這是北京市范圍內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標準化合同范本首次發布,也是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領域又一個創新性成果。

  在行業協會用標準規范市場行為的同時,一些領軍企業也通過先進的實踐經驗服務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推動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中國建科全面踐行綠色行動,主編了《綠色建筑設計導則》。在工程建筑專題展期間,中國建科還展出了可用于水系統輔助規劃設計和實時智能控制的智慧水務數據平臺、基于裝配式的工程實踐及自主研發的智慧運維管理平臺等。

  再如在中鐵建設集團展區,代表建筑企業高效管理水平的一體化數智建造平臺,將工程全過程信息管理流程展現在眼前。該平臺以集團公司總控、分子公司監管、項目部應用為多級管理模式,可實現勞務實名制管理、設備精細化管理、物料溯源化管理、監控網格化管理、進度可視化管理等。

探訪2022年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

  劉欣告訴記者,該平臺為中鐵建獨立研發自主運營的156項目管理數智建造平臺,由1個“數智建造云平臺”,5類終端 “物聯端、大屏端、PC端、手機端、微信端”,以及“智能監控、智能生產、智能安全、智能勞務、智能質量、智能管理”6大智能場景組成。通過將可視化管理、虛擬建造、遠程監控、遠程管理等多方面有機融合為一個整體,將數據統一接入、統一管理、統一應用,最終實現了施工項目信息化綜合管控。(本報記者 王海霞 實習生 孫洪波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