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中建深裝北方分公司首創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全玻璃幕墻項目 揭秘森林書苑全景體驗如何實現

2022-10-11 10:21:03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海霞責任編輯:徐雨晨

  天安門以東30公里,大運河畔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金葉染枝。有森林書苑美譽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圖書館項目外幕墻全部完成,轉入內部裝修后,距明年底完全展姿更近一步。

  一件全球獨一無二的無龍骨全通透超高玻璃幕墻“外衣”,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幕墻施工技術團隊。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圖書館項目露出真容。項目通過高大通透的玻璃幕墻設計,讓置身其中的讀者與室外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景觀融為一體,營造“臨山間,于樹下,勤閱覽”的獨特體驗,實現“森林書苑”的獨特設計理念效果。

中建深裝北方分公司首創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全玻璃幕墻項目 揭秘森林書苑全景體驗如何實現

  這個由276塊超高、超寬大玻璃造就的“透明”書苑,與城市副中心劇院、大運河博物館組成副中心三大地標建筑。中建深圳裝飾北方分公司在副中心圖書館建設中首創全玻璃幕墻設計和施工體系,歷時一年,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全景式閱讀體驗空間,完美詮釋了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質量。

一次次試驗彰顯副中心質量

  自2019年末奠基以來,在北京市重點工程的高質量建設要求下,副中心圖書館現已完全顯露出身形,玻璃幕墻全部搭建完成,幕墻底部也已鑲上飽含古樸韻味磚紅色的陶板,恰如一方森林中的文化“赤印”。

  記者在現場看到,建筑四周環繞著大玻璃,極好的透光性讓森林書苑的氛圍感撲面而來。營造氛圍感的關鍵角色,正是由276塊超大玻璃組成的建筑幕墻。這種幕墻無論從外形還是受力體系都屬于國內首創,在國際上也并無先例。

  “這個項目堪稱全球幕墻領域的‘超級工程’,是世界上首個自承重互為肋的全玻璃幕墻項目,設計和施工都由中建深裝首創。” 中建深裝幕墻設計院北方分院院長楊英介紹,“項目填補了國內外關于自承重式互為肋全玻璃幕墻體系的空白,對相關技術規范、部品加工等均具有重大意義。”他還透露,該體系已作為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開展長期研究,將為未來同類空間建設做好標準引導工作。

  副中心圖書館的屋頂以銀杏葉片為靈感來源,樹狀建筑結構宛如森林傘蓋。中建深裝副中心圖書館項目經理熊宗祠告訴記者,每組“樹冠”中間藏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負載在玻璃上的光伏薄膜系統,它能讓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到2.1%。這個綠色低碳的做法,詮釋了城市副中心看得見、可體驗、有內涵的深厚底色。

  這里還是北京市綠色安全樣板工地,2000塊異型鋁板吊頂,運到現場后組裝成200個花瓣狀的鋁板單元再進行裝配化吊裝,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還通過減少高空作業,降低了安全風險。副中心質量就這樣在一個個試驗、一磚一瓦當中得以彰顯。

深化設計下足“繡花功夫”

  作為通州未來的文化地標建筑,副中心圖書館代表著全新的文化體驗。楊英率領的項目深化設計團隊用繡花功夫,完美呈現了森林景觀與圖書閱覽區融為一體的通透空間感。

  走近副中心圖書館,外立面全玻璃幕墻呈現“W”的折線造型,玻璃夾角從74°到133°共有14種角度,由于屋頂柔性的鋼結構結構無法承受超大玻璃荷載,玻璃需采用自承重的結構形式,坐落于懸挑5米的鋼結構之上。每塊巨大的玻璃之間幾乎沒有銜接痕跡。如何做到看起來渾然一體的同時還保持穩定堅固,歸功于“無任何支撐龍骨及玻璃肋”的自主首創設計。

  “現行的幕墻規范在這里毫無用武之地。”楊英回憶當時面臨的窘況:玻璃穩定性設計及抗震性設計,沒有規范可參考;如此大角度的互為支撐玻璃幕墻,沒有項目先例;目前已知世界最重、單塊11噸的玻璃幕墻要如何安裝?去哪里定制吊裝設備……

  一項項技術難題考驗著這個青年設計團隊,“2021年底實現外立面亮相”的施工目標催促著每一個現場人員。

  在連日對結構設計、構造設計、抗震設計、玻璃穩定性、超寬超深結構膠受力、玻璃安裝設備等各方面進行創新性設計,并經多次論證后,自承重式互為支撐全玻璃幕墻的結構得以敲定。而在每塊玻璃間加注寬35毫米、厚150毫米的高強結構膠進行傳力,實現互為支撐,就是一次針對穩定性的創新性設計。不要小看注膠這個細節動作,項目團隊為此花了整整6個月時間,要知道完成所有玻璃幕墻吊裝僅用了3個月。

  兩倍時間用在哪里? “太大、太厚了!”不僅注膠的厚度和寬度都是熊宗祠未曾見過的,無塵環境也難以實現。“在超出規定溫度、濕度的環境中,注膠會產生白點且無法凝固,環境要求極苛刻。”等待他們的是多次前期論證和上百次試驗。“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一次試驗,試塊質量合格后再開始正式施工。”熊宗祠的施工日記里,這部分施工記錄精確到了每6個小時,并為后期評估膠水性能留下了追溯樣本,也不失為維護工程品質的一次嘗試。

  材料有缺陷就返廠、施工不合格就返工……高質量大樹在每一處細節中發芽。

“幕墻神器”見證副中心速度

  2019年10月28日正式動工,2021年底三大建筑外立面實現亮相,2023年底前具備開放條件,副中心速度可謂“分秒必爭”。

  壓力籠罩在施工現場,吊裝第一塊玻璃用了5小時,熊宗祠手心捏了把汗;吊裝南北主入口處最大玻璃時,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這個高16米、寬2.5米、總厚度132.6毫米、重達11噸,全球已知的單塊最重幕墻玻璃,如何將其吊裝在5米高的鋼結構上是個技術難題。

  項目為此定制了24爪獨立回路的真空電動吸盤,吸盤整體可實現360°無極旋轉,±90°翻轉功能,吸盤的額定載重可達12噸。每組真空吸盤由PLC中央控制,由獨立的真空泵、真空回路、機械安全系統、電器控制系統系統組成。24組吸盤還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自由組合,實現12噸以下任意重量玻璃的安裝,堪稱“幕墻神器”。

  有了“幕墻神器”的助力,2021年10月下旬,玻璃吊裝開始提速,從一天裝四五塊,到一天七八塊。然而新困難又接踵而至,單塊價值達百萬的玻璃如何保護?

  “現場施工環境復雜,交叉作業普遍,為了防止破壞,我們在玻璃表面涂刷了防火漆和防撞木板。在運輸階段,定制超厚耐高壓、匹配同角度的硬質膠塊保護玻璃斜邊,并按尺寸改良了平板車進行運輸;進場之后再次包邊防護,吊裝中還用攬風繩做固定。”一套組合拳下來,超大玻璃完好吊裝,實現了圖書館外立面如期亮相。

  整整276塊超大玻璃,從設計到加工到安裝,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熊宗祠牽頭項目部制定科學的總進度計劃,分解每個施工段、每個責任人,同時將每個區域的關鍵性節點再次細化,以網格化管理模式下放給各個施工段的管理人員,實現管理下沉、一管到底、直面一線、解決問題。

  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時代精品力作!“中國建造”這張蜚聲海內外的國家名片,在熟悉的“中國速度”標簽之上,新時代青年建設者再次為其添寫上“中國創新”的注腳。(本報記者 王海霞)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