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街道里仁東街小區,看見幾名施工人員正忙著為5號樓外新安裝的電梯搭建鋼架。
工人們告訴記者,這棟6層高的住宅樓建于上世紀80年代,再過1個多月,新加裝的5部電梯就將全部完工。
為提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速度,今年,北京市制定了16條具體措施,并提出全年至少開工1000部的目標。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如今,各地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又總結出哪些新經驗、新模式呢?
重在解決“急難愁盼”
這十年,是我國城市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的十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6.3萬個,惠及居民超過2800萬戶。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白沙洲街道東馬佳園小區是一個建成30多年的老小區,公共設施配套不夠完善。2021年,望城區將該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拆除違建,全方位規劃地下管網、停車空間等。如今,小區里加裝了新的路燈,坑坑洼洼的過道變成了平整干凈的柏油路,居民樓下還有規劃整齊的停車位,從“顏值”到居住的舒適度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據了解,2019年以來,望城區已累計申報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8個,涉及改造9900余戶,并預計在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155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4萬余居民將因此受益。
改造老舊小區的民生意義是全方位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通過更新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水、暖、氣、電、網、路、消防、安防等基礎設施,可以極大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通過打造15分鐘生活圈,增建文化休閑、體育健身、社區綜合服務、醫療衛生、智能感知等配套設施,以及養老、托育、家政保潔、便民市場、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可以更全面地滿足居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傾聽群眾意見建議
聽取民意,方式方法有很多。
今年,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采取“提報小區—現場評議—確定項目”模式選取。首先,改造項目均由各街道辦事處結合小區情況、居民意見提報。其次,舊城舊村改造指揮部邀請各部門人員、居民代表、第三方專家對提報的小區進行現場查看并打分評審。最后,根據打分高低排名,通過公平公開的評議方式,把老百姓反映最強烈、最急最盼最關注的小區優先納入到改造計劃中。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則探索出“共同締造”模式,從積極引導、宣傳發動,到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再到一區一策、共治共管,諸多好做法協同發力,讓居民從原來的局外人變成如今的主人翁。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天河東小區在改造全過程中讓廣大居民充分參與。改造前,由屬地街道、社區居委會組織居民成立項目建管委、業主委員會等小區自治自管組織,搭建居民議事平臺,以逐家逐戶上門、發放征求意見表、建立業主微信群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見330余條,據此不斷優化設計方案。
民意,實實在在參與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全過程。這些“問計于民”的辦法,推動著舊貌換新顏。正如英山縣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段衛國所說的那樣,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不是社區一方的“獨角戲”,而是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大合唱”。
探索新型政策機制
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也是促進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在改造過程中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創新,為構建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精簡優化項目審批流程上,各地積極探索。
湖北省為老舊小區改造設立審批綠色通道,按照項目投資類別、規模大小、復雜程度、區位情況等,分類、分級制定“情景式”審批流程,推行網上審批。比如,對不涉及建筑主體結構變動的低風險老舊小區改造,可以不進行施工圖設計審查。經相關部門聯合審查通過的《改造方案》,可作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辦理施工許可的審批依據。允許將施工許可與工程質量監督等審批事項合并辦理。
湖南省將全省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長均壓縮至19個工作日,并且已有近4000個改造項目依托工程審批系統實現了“一網通辦”。
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幫助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增效。
去年9月,重慶市云陽縣上線了一個專為服務老舊小區共建共治而研發的App,有效提高了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協商議事的決策效率。居民可以通過App,全過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前期規劃、過程實施和后期管理,在線看公示、讀政策、作表決、提意見、收回復,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院壩會到不了、到不齊、聽不清、聽不全的難題,充分保障了每一位業主居民在老舊小區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和監督權。(李貞 劉少華)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