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雄安新區迎來首個央企產業集群——中國中鐵產業集群入駐,系統內4000余名業務專家和技能骨干將有序到雄安工作、生活。
“央企入駐雄安新區正引發蝴蝶效應,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發生質變。”專家分析指出,央企的聚合正使雄安新區成為知識含量較高、綜合成本較低的宜居城市,將對其他各類企業研發、培訓、總部入駐產生更強大的吸引力。雄安新區正逐漸成為京津冀城市群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未來將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增長極。
迎來首個央企產業集群
中國中鐵產業集群疏解落地雄安新區揭牌暨啟動儀式11月23日在雄安新區舉行,其旗下十家企業將整體搬遷到雄安新區,統籌投資建設中鐵雄安基地。
中國中鐵產業集群非常契合雄安新區對產業遴選的“胃口”。雄安新區今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推動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積極打造九大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其中就包括智能交通。與此同時,中國中鐵也于今年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針對通信產業基礎設施及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新型基建產業,合力研究高質量發展方案,攜手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產業化發展。
“中國中鐵產業集群的入駐是雄安新區加快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又一重大行動,給雄安新區的發展帶來了基礎的社會力量,對當地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杰表示。
中鐵并不“孤單”
據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消息,2022年雄安新區建設項目謀劃安排322個,總投資79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000億元。啟動區、容東片區、高鐵站樞紐片區市場化地塊,正在有序推進項目開工建設。
“雄安新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在唐大杰眼中,雄安新區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目前,搬遷至雄安新區的央企不僅有中國中鐵。雄安新區政協聯絡辦主任、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表示,一批重點疏解轉移項目已在雄安新區有序落地。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首批3家疏解央企總部完成項目供地,并有序啟動建設。其中,2021年4月,中國星網集團在雄安新區注冊設立,成為首家注冊落戶雄安的央企,總部基地建設目前正有序進行。
雙向奔赴的蝴蝶效應
“雄安新區建設的規劃設計,就是要吸引央企、高校、研究機構、高科技企業在此發展。”唐大杰表示。
與此同時,雄安新區也在為央企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今年,雄安新區出臺了“1+24”政策體系,其中包括關于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總部企業創新發展的6條措施和關于支持央企二級、三級子公司落戶新區的7條政策措施,從企業開辦、科研支撐、人才落戶、子女教育、醫療、社保等多個方面提供了優惠政策,讓央企單位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央地合力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華北地區知識含量最高、最富創新優勢、綜合成本較低的宜居城市,這對各類企業研發、培訓、總部部門在此落地將產生強大的磁吸力。”唐大杰表示。
根據規劃,未來雄安新區將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還將與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錯位發展,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在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中,雄安新區正成為京津冀城市群創新驅動發展的全新引擎,未來將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增長極。(方彬楠 冉黎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