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國家出臺了相應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指導意見,各種利好政策孕育而生,同時也讓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筑進入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裝配式建筑分公司領導班子的視線。他們敏銳地認識到,建筑業即將進行一次歷史性變革。他們迅速調整公司今后的發展思路,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共同研究開發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與挑戰。
探索轉型之路
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和技術團隊的研究討論,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選擇了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共同合作,全力打造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筑發展之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山市首個裝配式住宅小區浭陽錦園項目開工建設。與此同時,首棟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樓——浭陽錦園4號樓應運而生。浭陽錦園4號樓“中冶綠建鋼結構住宅體系”,該結構體系屬于國內首創的裝配鋼結構結構體系,被列為中冶集團重點項目、河北省建設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四節一環保”綠色施工新理念,在面對項目施工組織及諸多技術難題時,項目部以高標準、嚴要求,上下統一,全面謀劃,保證這一全新的結構形式能夠落地生根。
瞄準“高精嚴”,打響鋼構品牌
由于是初次接觸“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定期組織技術人員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進行技術標準及相關政策的學習。從最初的建模設計到梁柱節點討論再到鋼結構TeKla建模完成,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討論。同時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開展專項討論,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反復推敲論證,力求找到切實可行的最佳技術方案。在構件生產階段,首次應用BIM技術。將BIM模型中所包含各種構配件信息輸入電腦中,制定符合現場施工計劃,并在預制構件生產的同時,向施工現場傳遞構件生產進度信息。
鋼構件設計是技術人員攻破的第一個難關而鋼構件生產則是技術人員攻破的第二個難關。首先是疊合樓板的生產。不同于以往的疊合樓板,4號樓疊合板采用的是箍筋和直筋的組合,而非傳統的桁架筋與直筋,這就要求構件生產既要保證樓板的質量,還有維持樓板的外觀質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技術人員不斷實踐和改進,研究了一項固定箍筋的研發專利,完美地解決了4號樓樓板的生產問題。其次,帶有“十字”鋼梁和“八字”鋼梁的預制剪力墻。如何固定鋼梁的位置,從而減少構件預制所產生的誤差,以及對后期安裝的影響?種種問題另技術人員犯了難。經過反復的實驗推敲研究,公司自主研發并設計了鋼梁固定架,成功地將預制墻體的鋼梁位置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最后預制鋼結構外掛板,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體積龐大。這就對構件的制作精度提高了要求,為此,公司組織技術人員商討,并制定了解決方案,即“一個構件,一套模具,一個平臺,一個班組”,在固定的平臺上,固定單獨的模具,且始終由專門的一個生產班組進行制作,力爭將構件的生產誤差最小化。
齊心協力顯擔當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對于研發人員來說,生產關卡過了,研發進程就成功一大截。技術人員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構件安裝問題。構件體積龐大、難度可想而知。為此,項目部管理人員多次組織會議商討解決最有利可行的安裝方案,一是強調該工程的特殊性、重要性、全新性。全面提高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職工的責任心,要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工作,要以“給自己家蓋樓”的動力去施工;二是組建了一只安裝攻堅小組,小組由鋼結構技術人員和土建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同時將安裝隊伍,分段分層管理,將安裝工作細致化,簡單化,并且制定了兩班倒工作制度。由于工程的特殊性,焊接質量也是整個工程中的重點,它決定了鋼結構及預制構件的安裝精度及質量,因此,項目部抽調公司焊接能力較高的技術能手并在兩個班制中設立專門的技術負責人,對鋼結構的焊接進行實時監控和實時測量,在保證工期的同時,保證了安裝精度,為工程的質量提供了有利可靠的保障。
如今,“中冶綠建鋼結構住宅體系”,已經賦予鋼結構標準化、工業化、裝配化新的內涵。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積極發揮在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領域中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創新研發高效、綠色、環保的綠色建筑,牢牢抓住新的機遇和挑戰,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