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施工方的中國二十二冶而言,如何把這承建工程的“里子”做好,而讓自己的企業有“面子”,卻也著實是需要下一番功夫。
高標準 現場布置“有模有樣”
借著承建地下綜合管廊的契機,二十二冶集團進駐四平市場,就像看人要首先看外表一樣,形象好氣質佳的人總是會引起注意。為了讓MCC的品牌在四平市這座英雄城矗立,一公司在組建項目部,搭建大臨的時候,嚴格按照《中國中冶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標準化手冊》的要求,全面推進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規范項目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從門禁制度到現場實名制登記、從鋼筋加工棚到臨邊防護設施等,依據標準化要求執行。
用“高大上”來形容四平綜合管廊一期工程的施工現場,一點也不為過。高2米,寬6米的輕鋼骨架大門,藍白相間顏色搭配,恰好與藍天白云交相呼應,顯現出莊重和大氣;沿地塊建筑紅線設置的兩側圍擋,全部采用高1800毫米的定制藍色薄鐵板,與大門一起,共同圍成了封閉式的施工現場。進入施工現場,八牌兩圖、宣傳欄、現場重大危險源公示牌、安全生產評比公示牌、限速牌、指引牌等,各項內容一應俱全;現場施工區域與辦公區、生活區相互分開,現場道路硬化處理,施工道路800毫米厚山皮石鋪設;為防止二次污染,項目在出入口設洗車槽,對進出車輛進行沖洗,防止將泥土等帶到道路上,場內設置自動噴淋設施,確保施工現場無揚塵。
由于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施工作業面都在地下,這對基坑的防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在基坑周圈使用鋼管進行了圍擋并涂刷紅白油漆,鋼管內側掛綠色密目安全網,每隔20米配置滅火器,整潔好看又安全;基于項目的特殊性,在不破壞原有路面的情況下,封路圍擋采用組裝網片式,上方加設夜間警示燈,提醒來往的車輛及行人注意避讓和繞行;為防止材料陸續進場及周轉引起的施工現場混亂,項目加強材料堆放區的管理,設置專人進行檢查,建筑材料、構件及其他料具,分門別類,懸掛統一規格的標識牌,注明名稱、品牌、規格和數量等,確保各種物資標識清楚。
高標準的“文明施工標準化”,以潤物細無聲之勢,在施工生產的細枝末節中為項目管理工作加固了一條安全防線。
嚴要求 責任落實“有理有據”
如果說地下綜合管廊是城市的“生命線”,惠及民生,那工程質量和安全是項目工程建設的生命線,是公司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項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專職安全員、其他管理人員作為兼職安全員,從項目經理到班組工人,根據本人崗位職責和操作規程,層層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并在操作崗位上公示,設置醒目的承諾墻,將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人,促進了項目安全生產工作的良性循環。
項目要求所有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都必須持證上崗,并將外協隊伍的安全負責人直接參與整體安全管理工作當中來,嚴格執行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跟蹤檢查,關鍵部位施工時設專人把關,大型設備及構件的吊裝相關人員到場。
項目始終以工程的質量、安全、文明工地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項目責任主體,以嚴的制度,實的措施,強化項目管理。為了讓安全責任落實“有理有據”,讓“安全大過天”的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部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實行安全否決權制度,堅持每日班前10分鐘安全教育,每周一安全主題活動,每周末安全檢查制度;工長、安全員堅持每天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施工隊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施工大檢查,查出問題,立即整改,并統一安排時間集中復查整改情況。
通過加強對項目工程全過程管控,建精品工程,建安全工程,建文明工程,建經得起考驗的工程的氛圍,在四平管廊施工現場愈來愈強烈。
重細節 預案演練“有板有眼”
地下施工,不可避免地會有各種事故會發生,防洪防汛,防火防電,防止坍塌,都是重中之重,若稍有一點麻痹大意,都會釀成慘劇。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應急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定期對應急小組成員進行應急培訓,根據環境因素識別、危險源辨識結果,識別潛在的事故和緊急情況,由項目部安全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現場著火了!”隨著一陣叫喊,所有人忙而有序的奔赴現場,各司其職,有人打電話,有人去拿滅火器滅火,有人去救人,按部就班,不慌不忙。這樣一場應急演練,項目每個季度都要開展一次,主題各有不同,并定期邀請專業的救援隊,詳細講解救人環節,防止盲目的救援造成的二次傷害。 “這些救援工作需要專業的知識,因此加強平時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顯得十分必要。只有正確施救方法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贏得時間,甚至挽救生命。”項目安全經理方建生如是說。
為了讓全體施工人員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現場施工內容和施工組織方案,項目部推行現場交底,在施工之前,相關負責人,結合現場實況對施工作業流程、安全、技術等方面進行現場交底,讓施工人員把施工全過程在腦海里系統演練一遍,從而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這樣的現場能夠讓施工人員更形象直觀地了解施工過程,做到有備無患。
安全文明施工,不僅僅只是為了展示企業形象的一個窗口,更是讓所有參建人員都能夠實現“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有力保障。而在這筑牢“里子”,撐起“面子”的過程中,體現的則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對職工及家屬、農民工兄弟們以人為本的關懷。(徐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