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配式公司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的平均年齡僅25周歲,也正是這樣一支稍顯年輕的團隊,卻成為工業化設計戰線上的精兵強將,他們為圖而生,以圖為伴,一路走來,堅守初心,凝心聚力、精益求精,用實干筑牢青春底色,以創新謀發展,默默的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而去年八月,這個大集體又凝聚了“新”的力量。
百折不撓,腳踏實地。眾所周知,質量好的預制構件離不開一套合格的模具。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技術員趙田,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工業化設計研發中心負責預制構件模具設計,這是一項時刻與生產廠緊密結合的工作。起初,由師傅帶著他把廠區所有的模具認識一遍,然后在電腦上一點點的將他們完完整整的復原出來,每每完成一次設計,他總是覺得模具設計的還不夠完美,于是拿著安全帽又前往廠區生產線,觀察工人對模具的使用,從而找到更好的模具優化方法,就這樣,在辦公室和廠房之間的無數次來往,無數次的精益求精,一步一個腳印,終于在他的不斷堅持下設計出一件令自己滿意的模具,得到了師傅和領導的贊許。
不舍晝夜,廢寢忘食。雖然出身建筑專業,但胡仁杰深知自己所學所知甚少,尤其是在裝配式建筑方面,可以說是職場“小白”。為了盡快的融入集體,進入角色,他從別人那里要來一套構件圖紙,一邊看著圖紙,一邊翻著圖集,并在筆記本上記下自己的所悟所得,在看圖和查看圖集有不懂的地方,他都會一一記下來,抽空就詢問他的師傅。下班過后,同期的小伙伴們都回到了宿舍,他卻來到了辦公室,繼續研究圖紙和圖集,正是在這樣不斷地努力鉆研中,他在裝配式建筑方面的知識迅速的得到了積累。師傅交給他的任務,總能快速、認真的完成,成為師傅的得力助手。
另辟蹊徑,殊途同歸。可能面對灰突突的預制構件,對于90后的孫仁杰來說,一點兒也不感興趣,但是只要讓他操作電腦軟件,他會立馬興致勃勃的揮動著鼠標。BIM可以說與裝配式建筑相輔相成,它可以輔助設計人員進行構件拆分,也可幫助現場模擬施工。十分喜歡琢磨電腦軟件的孫仁杰,在師傅的帶領下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在工作中,孫仁杰主動參與到BIM建模、碰撞檢查、專業優化等工作中,一方面配合師傅按照施工圖紙建立出項目臨建的BIM模型,并利用BIM的可視化特點,使技術交底從而為平面變成三維立體,從靜態轉為動態,提高了項目技術交底和施工方案的質量,為項目節省材料、節約工期、及時發現圖紙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建立BIM三維模型,幫助同事檢查構件的鋼筋碰撞和構件的安裝碰撞問題,為構件的設計、制作和安裝提供了保障。他從繪制一塊三維預制構件到完成一棟三維建筑模型,他在用更創新的方式走進裝配式建筑。
他們是工業化設計研發中心團隊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為了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他們在生產車間蹲守,遇到問題總能第一個上前解決,克服了一個個技術難題;為了不耽誤車間的生產進度,他們經常畫圖到深夜,推開窗你從總能看見遠處的二層小樓的燈光照亮了整個廠區。他們褪去了身上的稚嫩和叛逆,用“主動作為、擔當實干”的精氣神,匯聚成一股股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保駕護航。90后,未來可期!(懿馨)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