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是企業謀得生存和發展的依據,而質量則是企業的生命,是口碑和競爭力,是評價工程是否優質的關鍵。中國二十二冶時代置業公司為保持一個良好的“生命狀態”,始終做好質量管理工作。
質量管理不但推動了企業經濟發展,更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強有力的保障,它既是一個優質項目誕生的催化劑,又是工程創新、創優所需的必備要素。質量不僅僅是質量員一個人或者質檢站一個部門的責任,而是與每一道工序、每一個崗位息息相關。從原材料進場,到半成品、成品加工;從施工工序細則到各技術方案;從材料報檢、工序把控到施工各個層面的管理,每個部門都在為鑄就質量“堤壩”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身處施工企業,想要開展好質量工作,首要的就是找到質量問題的源頭。質量,顧名思義,先要做好每一分部工程的品質,再追求總體量的積累。工程由誰來完成呢?是企業、是項目部、是技術員,而最根本、最直接的完成者,是在項目管理下的工人們。工人是影響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他們對質量的認知和態度,直接決定著工程的品質,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質量承諾能否兌現、企業的口碑和競爭力能否保證。由此可見,工人是質量問題的源頭,工程質量與工人們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聯系。
工人達到了一定程度便是“匠人”。工人是機械性地完成指定任務并以獲取勞動報酬為唯一目的,匠人則不同,工作時不僅做體力勞動,而是開動腦筋“取巧偷懶”,“取巧”是如何讓工序更加優化,“偷懶”是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一個好的匠人絕不僅僅是言聽計從的勞動者,而是善于思考、精于技藝、敢于疑問、勇于創新,甚至傾注自己心血情感的建設者。他們和質量管理者間的雇傭關系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命令和服從關系,而是質量管理者的良師益友,可以為了同一個目標通力合作、互幫互助,也會在管理者出現疏漏時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及時提醒,與管理者一起推陳出新,創造新的施工工藝,這便是工匠精神。不是所有人生下來都是管理者,也不是所有工人生下來就是匠人,匠人與工人本質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匠心”。培養匠心不僅需要匠人自己的努力,也需要質量管理者慧眼識珠,積極培養。想擁有匠心,首先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深切的認同感,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懷有敬畏心。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在繁雜忙亂的工作中苦中作樂,沉下心來細致鉆研,從而在身邊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而一顆時時懷揣的敬畏之心則會讓匠人時時提醒自己不迷失本心,不被取得的小成就蒙蔽雙眼,更不會越過自己心中的底線。同時,企業要做的是重視對匠人、匠心的培養。無論是工人本身還是質量管理者本身,都應具有工匠精神、具備匠心。于工人而言,有了匠心,工作便更有成就感,職業價值也更容易實現;于質量管理者而言,有了匠心,便能時刻警醒自身,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于創新。
擁有工匠精神就如同士兵佩戴著最銳利的劍,這樣在工程質量的戰場上,才能勇往直前、屢戰屢勝。中國二十二冶時代置業公司將工匠精神應用于質量管理中,在打造優質工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馬清秀)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