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期間,在全國最大的單體肉鴨養殖基地——新泰市樓德鎮天信農牧現代農業產業園西營基地,47歲的徐龍和妻子像往常一樣,六點半就起身到智能立體鴨棚巡視,通過按鍵操作給鴨子加料,加水,忙得樂此不疲,雖然沒有空回家團圓,和親人一起吃湯圓,但他說:“從春節以來我們就一直值守在這里,鴨養殖場就是我們的家,鴨子就是我們最親近的伙伴”。
眼下,這批鴨子從春節開始養殖已經養了20天了,還有15天就出欄了,“等這一批出完欄以后,徐龍和妻子不僅僅能拿到作為養殖工人的工資9000多元,還能以養殖大棚投資者的身份拿到70%的利潤5萬元。
若是放到五年前,作為農村個體鴨子養殖戶的徐龍一個月只有5000收入,如今這樣翻了十倍的收益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來,像徐龍這樣的鴨農致富故事正在新泰市樓德鎮不斷上演。
同樣是在養鴨子,收益何以翻了十倍?在鴨農致富的背后隱藏的是樓德鎮近年來肉鴨養殖產業的升級換代。
在過去,樓德鎮鴨養殖產業較為落后,具有“分布零散,技術落后,環保問題突出”等發展難題。作為一名肉鴨養殖戶,徐龍和妻子建了簡易鴨棚,一棟鴨棚只能養殖3000只鴨子,需要人工添加飼料,一年出欄只有五六批,一年算下來刨去成本只有六七萬元,“這樣的收入只夠家里日常支出,想要儲蓄或者買大件家具是不可能。”
到了2017年刮起一陣環保風暴,因環保不達標、技術落后等問題,不少小的肉鴨養殖戶被取締。為了響應環保政策,徐龍的簡易棚也給拆掉了。沒有了基本收入來源,他就只好去外面打工了。”
為破解肉鴨養殖產業發展中的難題,新泰市樓德鎮在對禁養區拆違治污嚴防緊堵的同時,認真謀劃、統籌兼顧,摒棄“一拆了之、一關了之”的做法,積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依托新泰最大的肉鴨養殖企業天信農牧鴨養殖加工企業,全力推動非禁養區肉鴨養殖轉型升級,并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分紅”的經營模式,建立肉鴨養殖聯合體,探索出了“既保環境又促民生”的發展新路子。
2017年,天信農牧投資3.2億打造了160個智能立體籠養肉禽棚舍。和傳統的簡易鴨棚不同,智能立體籠養肉禽棚舍是一種高標準、高規格、智能化、生態型的養殖模式,可實現從雛鴨出殼到出欄上市全程質量控制。該養殖模式實現了通風、加料、飲水、溫控、光照、清潔等生產全自動智能控制。
天信農牧副總經理鞠圣文說,現在有30余項專利,主要是自動環控,一個棚是3萬只鴨子,只要一個人就夠了,如果是用其它的模式,可能得需要三四個人,所以成本能降下來,而且還提高了肉鴨的成活率。
在新泰市樓德鎮天信農牧現代農業產業園西營基地,像這樣的高標準養殖舍就有20個,西營基地廠長劉福濤說,一個智能大棚每年可以出欄達到8批次,達到480萬只,我們這一個基地的產值一年就能達到1.2億元。
智能化養殖棚舍簽售之初,天信農牧制定出帶動村民致富的“一三一”創富夢想計劃,即:利用天信農牧推廣的這一種高標準智能化養殖模式,農戶可以通過棚舍共建入股或者合作與公司形成肉鴨養殖聯合體。在三年時間內,至少讓一百個養殖戶成為百萬富翁。
天信農牧董事長劉光洲說,“在我們智能化養殖基地,我們為合作的農戶提供禽苗、飼料、獸藥及技術服務,按合同約定回收、結算、付款。農戶只需搞好生產,只需把鴨子養好就行,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2017年底,來自宮里鎮的肉鴨個體養殖戶安增伍了解情況后,和徐龍一樣,以資金和人員入股的方式,加入到企業中來,成為最早一批合作者。
安增伍提到,他們是自己籌了20多萬的現金,貸了50多萬貸款,一共投資了70萬,和天信農牧共同承建了一個智能大棚,“我現在控股70%,這里工作環境好,承擔的風險小,也省心了,比以前自己養收入提高太多了。”
鴨棚養殖采取誰投資誰負責養殖的管理模式,養殖戶既是打工者也同樣是小老板,干勁也更足了。安增伍笑著說:“這是自己的事業,每天都很有干勁!”
去年安增伍還完了貸款后,又用多余的收益給自己添了一部小轎車,孩子們正在上大學,他又籌備著給孩子買一套房子送給孩子,“希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
截止目前,有近200個像徐龍和安增伍一樣的農戶加入到肉鴨養殖聯合體,實現了從養殖戶到創業股東、到小老板的華麗轉身。
天信農牧的高標準養殖棚舍也為當地村集體和村民帶來了增收致富。新泰市樓德鎮西營東村黨支部書記代元欽說,“這個養殖場占地180畝,每年給我們村集體帶來4萬元的租賃收入,當地村民還可以上西營基地養殖場打打零工,收取土地租金,一年可以掙上兩三萬元。”
近年來,企業還積極延伸企業產業鏈,申請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流轉5000畝土地,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建成6處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發展山農酥梨種植農業,又為當地及周邊村民提供更就業崗位,同時也輻射帶動起當地包裝、物流、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進一步解決當地就業安置。
據了解,2021年,天信農牧肉鴨出欄量超過4000萬只,實現產值12億元,利潤總額7000萬元,帶動附近5鄉鎮24個村2000多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天信農牧董事長劉光洲說,“未來希望上下游還要去發力,布局屠宰、食品深加工,包括冷鏈物流這些業務,進一步完善整個肉鴨產業鏈,通過畜牧養殖帶動更多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夏憶 鞠圣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