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韓曉寒 崔巖 ) 春光明媚,萬物復蘇,也迎來了植樹綠化的最好時節。在滏陽河磁縣段兩岸,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只見黨員干部群眾三五成組,揮鍬鏟土、扶苗填坑、澆水灌溉,大家熱情高漲、干勁十足,用雙手撒播綠色、美化家鄉。
滏陽河磁縣段全長21.88公里,蜿蜒的滏水流經路村營鄉、磁州鎮兩個鄉鎮26個自然村,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今年以來,邯鄲市磁縣按照“水清河暢、行洪安全、岸綠景美、貼近自然”要求,舉全縣之力,堅持早動手治理、高標準打造,把“水”文章做大做精,大力實施滏陽河生態修復工程,沿河治理成效顯著,全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滏陽河磁州生態景觀帶,確保一河綠水永續向東。
在磁縣溢泉湖濕地公園,空中各類鳥兒展翅翱翔……每年冬天,這里是白天鵝、野生大雁、野鴨等十幾種候鳥棲息的天堂。該縣通過持續推進濕地恢復與保護,目前,1種一級國家重點保護鳥類、19種二級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在此越冬,生物種類越來越多。
該縣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為一體的獨特生態資源,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不斷加大生態濕地建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旅游業成為帶動溢泉湖沿湖群眾致富增收的綠色產業。
2020年3月,溢泉湖環湖生態綠廊建設啟動實施,以場地生態保護為基底,以“一廊、十景、四片”為空間格局,精心打造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景區,打造生態環境治理的樣板工程,顏值轉變為產值,生態正在生財,庫區成為景區。
“你看這河里的小魚,河水是越來越清了。”在磁縣開河馬頭,縣水利局副局長武文英介紹,現在滏陽河水質已經從Ⅳ類改善到Ⅲ類。
作為滏陽河生態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節點,開河馬頭不僅提升了滏陽河水系在城市防洪方面的服務功能,更將環城水系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在開河馬頭,不僅可以看到仿古橋及沉船遺址、滏河夜景,還可以吃到磁縣的各種地方美食,欣賞磁縣懷調、磁州窯工藝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滏陽河上的“清明上河圖”。
該縣以滏陽河、如意湖和北部水系構建環城生態水系,將水景觀打造與水文化、民俗產業、旅游開發等相融合,以生態布局產業綠色發展。
“以前這里都是荒山,巖石裸露,草木稀疏,如今果樹成林,鳥語花香,荒山變綠山、變‘金山’。”磁縣北賈璧鄉長嶺山莊生態農業基地負責人王學增指著承包的1200畝山地高興地說。
該縣以“林長制”“河長制”為抓手,健全專兼職護林員、護河員隊伍,構建河道巡查、管護、執法相結合的長效管護機制,實現縣域河湖溝渠全覆蓋。堅持水岸同治、標本兼治,以生態環境問題巡查督查,守牢防污染底線,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精準發力。
該縣始終把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和私挖亂采專項整治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將全縣劃分為5個片區,充分利用視頻“天眼”、衛星遙感、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對礦產資源違法開采行為開展全面監管、突擊檢查、聯合執法。2021年以來,該縣對8處無責任主體礦山全部高標準進行修復,累計修復綠化70余畝,新增綠植30萬余株,共清理取締非法盜采點8處,抓獲違法盜采分子10人。
打好藍天保衛攻堅戰,持續改善大氣空氣質量,該縣以產業強、生態優、環境美為目標,加強企業監管,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該縣以環道路、環河道、環城區、環村莊、環企業、環機關等“六環”綠化和荒山綠化為重點,將綠化造林與拆違治亂、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精準施策,集中發力,高標準成方連片造林。今年春季計劃完成綠化2.9萬畝,栽種各類苗木274萬株。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