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偉,男,1981年4月出生,從事媒體行業21年,現任淇濱新媒體聯盟秘書長。
“媒體人應該為正能量負責。”4月10日“老城讀記”視頻號上拍出的一組櫻花視頻,在疫情嚴峻管控下,圈粉無數,該視頻隨后作為淇濱區的政務宣傳片在世紀廣場大屏幕上進行展示。
“老城讀記”的負責人是鶴壁市淇濱新媒體聯盟秘書長王軍偉,他先后就職于鶴壁廣播電視報、東方今報、大河報、法制網、鳳凰網,出身媒體更懂媒體。
2016年,在淇濱區委宣傳部的倡議下成立淇濱新媒體聯盟,6年間,他發揮光和熱,致力于整合鶴壁及周邊新媒體賬號30多個,粉絲量近千萬,義務服務政府,文明城市創建、好人好事、便民信息,為眾多省級、國家級媒體提供了第一手鮮活的基層素材,扛起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擔當。
不忘初心 星星之火聚熱能,畫好“同心圓”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華章”是王軍偉的從事記者的座右銘,從事記者21年,他深諳主流輿論對政府的重要性,他一直初心未改踐行“四力”,致力于將鶴壁正能量聲音擴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2016年,鶴壁市淇濱區委宣傳部敏銳發掘了有這樣一批粉絲量較大的新媒體賬號,在積極倡議下將本地新興媒體資源整合,成立了鶴壁市淇濱新媒體聯盟,旨在充分發揮其互聯網影響力,傳播光和熱,傳遞正能量。思路不謀而合,王軍偉被推舉為該聯盟的秘書長,為加快推動新媒體融合發展,他整合了鶴壁及周邊新媒體賬號30多個,總粉絲量近千萬,與本地宣傳部門形成同頻共振、聯動發聲。 堅守初心不改,做堅挺輿論后盾。在王軍偉的帶領下,6年,30多個新媒體賬號,共計推送各類信息60000余條信息,原創正能量圖文20000余篇,義務服務政府拍攝制作短視頻1300余條,類別涉及文明城市創建、好人好事、便民信息等,為眾多省級、國家級媒體提供了第一手鮮活的基層素材。
敢于探索 媒體服務正能量,打造“熱爆款”
2019年,在鶴壁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淇濱區以淇濱新媒體聯盟為基礎,在龍門大廈成立了中原新媒體經濟港淇濱新媒體中心,旨在整合更多媒體資源,探索媒體經濟新模式。
近三年來,淇濱新媒體中心緊跟新興媒體發展方向,先后成立短視頻創作部、電商事業部、互聯網教育事業部,在為各級政府、廣大群眾提供信息資訊服務的同時,不斷探索互聯網發展的新模式。王軍偉在整合資源的同時充分發揮個人的新聞敏感性,將新媒體挖掘的大量優秀資源通過聯盟原創團隊以微視頻的形式推向全國,被人民網、鳳凰網、央視等上百家主流媒體轉載,解決了基層稿源不豐富的同時,向下將新聞觸角伸到基層,向上與重量級媒體對接,形成縱深宣傳的效果,充分發揮了新興媒體速度快、傳播廣的優勢,有效服務了鶴壁社會、經濟發展,提現了新興媒體的社會擔當。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聯盟派出創作人員采寫了大量防控一線圖文、視頻信息,并通過鳳凰網、人民網、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送,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新興媒體力量。
2021年7月,鶴壁暴雨來襲。8月初,新媒體中心聯合多家媒體和音樂人,創作出音樂MV《生死與共》,其中80%的鏡頭都是實地拍攝。抗洪救災期間,創作的30多個視頻作品被全國人民轉發點贊,其中單視頻最高播放量1500余萬。災后重建工作中,新媒體中心再次發揮媒體擔當,積極聯絡協調,為教育系統籌集價值500多萬元物資。
未雨綢繆 拓展空間多平臺 成就“新經濟”
眼里有光、心里有暖!近三年來,王軍偉拓寬新媒體發展格局,創立新媒體中心教育事業部,為廣大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歷提升服務,累計輸送研究生200多人。為廣大高中生提供了優質的志愿填報服務,累計為上千名高中生選上了理想的大學。2021年,教育事業部再次拓展業務范圍,將在家庭教育、親子研學、企業管理等領域進行探索和嘗試。
他還不斷探索淇濱新媒體中心電商事業部,嘗試了各種發展途徑,孵化出一支互聯網電商直播團隊。目前,團隊已初具規模,正逐步走上互聯網電商直播良性發展軌道。
未來可期,王軍偉說,媒體如何發出時代的強音,如何堅守內容為王的底氣,如何在融媒體時代下勇立潮頭,如何在變化諸多的繁亂中有所創新又能初心不改!這需要我們擁抱這個時代,而又有所堅守;需要我們披荊斬棘的時候,不忘來路和去處。這份堅守,應該一直在心中,成為一種信仰。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