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7時12分,北京豐臺站32站臺上,首趟高鐵列車G601停靠于此。“太榮幸了!”旅客左榮峰驚喜得知,自己買到了首發列車的第一張車票。“1995年,我就來過豐臺站,沒想到20多年過去,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時26分,列車緩緩駛出站臺,駛向太原南方向。
從這一刻起,經過4年改擴建,百年老站北京豐臺站迎來華麗轉身,以全新面貌正式開通運營。北京豐臺站副站長王建告訴記者,改建后的北京豐臺站是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主要安排京廣高速鐵路,京滬、京九普速鐵路等多條線路的列車始發終到作業,運營初期安排旅客列車120列。
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長什么樣?有怎樣的創新亮點?內部景觀如何?近日,記者走進北京豐臺站一探究竟。
“古今交融”的交通樞紐
位于北京西三環與西四環之間的北京豐臺站長什么樣?從空中鳥瞰,豐臺站呈現出一款線條粗獷的“中”字造型。氣勢恢宏的外觀,時常引得旅客停下腳步,掏出手機“打卡”留念。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豐臺站項目負責人馬輝說,北京豐臺站站房設計以豐臺地區古時拜郊臺為靈感,取“筑臺建城”之意,采用四周建筑略低、中間建筑高聳的建筑形態,并與中國古建筑“三段式”布局相契合。
走進站內,更能領略到建造者“古韻新風”的設計理念。吊頂采用藻井造型,融入古建筑結構之美;高鐵出站夾層墻壁上,鐘樓、鼓樓壁畫映入眼簾,讓出站旅客第一時間感受到濃濃京味兒;出站通道兩側墻壁布置著具有地域特色的裝飾,訴說著北京前門景觀、四時佳節、胡同文化等……
“這可是個老站了,想當年客運、貨運都在這里。”談起北京豐臺站,家住附近的徐杰說,他早就關注車站即將開通的消息。“真沒想到新豐臺站能有如此‘高顏值’,改建得非常大氣!”
豐臺火車站始建于1895年,曾服務老京張鐵路、京廣鐵路、京滬鐵路等多條線路。隨著首都城市建設和鐵路的快速發展,車站承擔的相關業務相繼移交北京西站、豐臺西站等站辦理,至2010年運輸業務全部停辦,2018年9月實施改擴建工程。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站房工程項目管理部副處長王秀范介紹,改建后的北京豐臺站站房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每小時最高可容納1.4萬人同時候車,設有32條到達出發線,32個客運站臺面。
“其實,北京豐臺站并非疊加在老站房之上,而是在老豐臺站東側約1公里的地方。”王秀范解釋說,由于原有老站房的區域受限,不適宜進行大規模拆遷。因此,現豐臺站的所在地選在老站房的東貨場位置,充分利用既有土地空間,承載城市新功能。
在站內設計上,北京豐臺站還是國內首座采用高鐵、普鐵雙層車場重疊設計的特大型車站,形成了“頂層高鐵、地面普鐵、地下地鐵”的立體交通模式,方便旅客“無縫”換乘城市交通。
具體而言,一層主要是南北進站大廳、綜合服務中心與普速站臺層;二層為高架候車層,主要是旅客高架候車室等;三層是高鐵站臺層,和其他車站不同,這里的高鐵站臺為盡頭式站臺,高鐵全部西進西出;地下層則主要是鐵路普速出站、社會停車場、快速進站廳和地鐵換乘區等。
上層是車場,下層是候車廳,如何保證結構安全?記者了解到,在豐臺站的受力結構當中,大型梁就有24根,最高梁高度達5.2米,相當于兩層樓高。大型梁柱采用材料純度高的高強混凝土一體澆筑成型,具有較強的抗壓、抗變形能力,密度大、孔隙率低,有效緩解了車輛與軌道之間的震動。
“采用雙層車場可以節約車站建設土地,集約整合交通資源配置,減少城市交通基礎建設成本。”馬輝說,這樣獨特的立體交通結構形式改變了傳統鐵路線路的布置方式,實現功能創新,而且采用互不干擾的兩場進出站立體流線體系,高速和普速旅客有不同的進出站路線,使出行更加方便順暢。
據悉,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北京鐵路樞紐北京、北京西等車站功能相應優化調整,各車站分工更加科學合理。
綠色低碳的現代建筑
漫步于北京豐臺站,記者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通透敞亮。在進站大廳,柔和的陽光透過采光天窗傾灑而下;在高鐵站臺層,更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西望西山,東瞰麗澤商務區。
據了解,綠色低碳是北京豐臺站設計中的一大亮點。自實施改擴建工程以來,豐臺站便以“綠色建筑”為目標,從節能、節水、節材等各方面著手,融入低碳理念,實施綠色技術,打造現代車站。其中,在采光方面,豐臺站表現可圈可點。
北京豐臺站充分運用自然光源,在車站屋頂間隔安設采光天窗,確保白天能有足夠陽光照入三層高鐵站臺。與此同時,剩余的屋頂位置也被有效利用,通過鋪設光伏發電板,為站內照明、取暖、制冷、通風等供應綠色能源,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多萬千瓦時。
記者注意到,盡管二層候車廳位于三層高鐵站臺的正下方,卻依然是光線明亮。原來,高鐵站臺層的地面設計也暗藏玄機。
“在三層地面,采用特殊制作的‘導光管’裝置,將天窗透過的自然光再引到二層候車廳進行照明,同時配套補光裝置,無論夜晚還是陰雨天都可實現全天候照明。”建設單位中鐵建工集團北京豐臺站項目部總工程師許慧對記者說,北京豐臺站200多個“導光管”均具備自潔功能,不需要檢修維護,預計每年可節省用電量約95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900余噸。
不過,豐臺站將自然光用到極致的設計,還當屬將車站“一分為二”的中央光庭。“二層候車廳有一大部分被高鐵軌道遮蓋,采光條件稍差一些,所以我們將3個高鐵站臺列為一組,在車站中間位置留出中央光庭,讓整個候車廳的空間感大幅提升。”馬輝透露,中央光庭創新應用新型ETFE膜結構,既滿足了照明,又不會感覺陽光刺眼,提升了旅客的候車體驗。
站房內設置智能照明系統,通過計算機集中、時鐘定時等多種控制手段,實現照明智能、節能控制。在有自然光照和有顯示大屏的地方,安裝照度傳感器,可根據當前照度值自動開啟或關閉不同數量的照明設備,達到節能效果。
不僅僅是關注采光節能,在北京豐臺站,類似的綠色巧思存在于設計建設的全過程。
“雙層車場設計節約了土地資源,卻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許慧介紹,高鐵在“空中走”,車站負重非常大,為了承擔高速、普速列車動荷載,北京豐臺站鋼結構總用鋼量近20萬噸,具有構件種類多、單體構件大的特點,勢必需要在技術和管理上進行創新。
為此,中鐵建工項目團隊通力合作,以三維模型為載體,自主研發出鋼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實現了豐臺站主體鋼結構從鋼構件原材加工、過程運輸、焊接、后期結構安全健康檢測的全生命周期內質量可追溯。
通過掃碼、拍照、上傳三步,施工人員就能在平臺上將施工數據與鋼構件自動綁定。“無論是鋼材生產廠家、現場吊裝時間,還是焊接時的現場環境,全部信息在平臺上都是一覽無余,真正讓數字技術下沉落地。”許慧說,據統計,鋼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1%,綜合節約鋼材用量47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600噸。
溫馨便捷的旅途驛站
除了綠色低碳,北京豐臺站還格外突出人性化與便捷性。
“一個車站,好不好用、適不適用,旅客說了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許慧表示,豐臺站的每一處墻角、柱腳、電梯拐角都進行圓潤化處理,給旅客帶來更舒適安全的出行體驗。
記者走進候車廳一處母嬰室看到,嬰兒床、護理臺、折疊式安全座椅等母嬰設施一應俱全,全木質裝修再配以綠植盆栽,顯得分外溫馨。而在母嬰室不遠處,就是全軟包處理的兒童娛樂區,色彩艷麗的游樂設施備受孩子們歡迎。
不僅如此,北京豐臺站對無障礙設施也進行了全面優化提升,共設置23處無障礙衛生間,融合無障礙電動推拉門、安全抓桿、緊急呼叫按鈕等設施,全面滿足殘障人士的使用需求。通過“有愛無礙”的設計,為旅客打造安全、人性、體貼的旅途驛站。
除了無障礙衛生間和母嬰室,車站還設置了兩處重點旅客服務區,對于老人、孕婦等重點人群,車站工作人員將免費提供“一對一”服務,確保旅客安全順利乘車。“旅客可以在12306上提前預約,我們會根據預約量提前安排好負責對接的工作人員。”王建說。
在綜合立體的交通樞紐站內,如何確保乘客不迷路,是設計者和鐵路運營部門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記者發現,除了造型別致的綠植小景與一排排暖黃色的座椅,在站內最常見的便是指路標識。根據北京豐臺站的設計,前20號數字對應的是普速列車的檢票口,21至32號則是高鐵列車檢票口,在指路立牌上方還標明了東南西北4個方向。
“作為一個特大型車站,北京豐臺站的候車廳功能布局進一步優化,為的是讓旅客出行更便捷。”王建表示,車站采取了多種措施引導旅客前往相應候車區。“例如,車站的靜態標識有很多,站內還設有許多流動崗,會有專門工作人員提供引導服務。”
同近兩年開通的許多新車站一樣,北京豐臺站不設售票廳,而是設置了7處集售票、改簽、退票、制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看到,與傳統售票廳不同,綜合服務中心取消了玻璃隔擋,臺面也相對低一些,便于工作人員與旅客交流。
據了解,截至目前,豐臺站周邊功能區建設基本完成,已完成11條接駁道路部分路段建設,長度約10公里。車站已具備先進、完善的立體交通換乘功能:車輛走高架,平臺落客即停即走;行人走通廊,人行通廊為旅客遮風擋雨。進出站旅客采用地鐵、地面公交、出租車、私家車、網約車等方式,均可到達或駛離豐臺站。
值得一提的是,在豐臺站停車場,大巴車、網約車、共享單車都有專門停放區域。“接乘客時,可以直接約在指定車位,再也不用舉著電話互相找了。”前來送客的出租車司機馬師傅說,過去有的乘客因為不熟悉方位,常常無法確定自己所在位置,經常繞著車站走上好幾圈。“這個小小的規劃就是人性化的體現,方便司機也方便旅客,節約大家的時間成本。”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停車場周邊道路進一步設置完善指引標識,并探索利用‘北京停車服務’‘北京交通’手機應用程序,對外發布車場剩余車位資源。”靜態交通豐臺公司副總經理李金星說,“旅客可通過高德地圖等,查看車場信息,包括車場空閑車位數量、排隊車數量以及預計車輛到達停車場后排隊時間等,進一步提升便利化、智能化服務水平。”
北京豐臺站的管理單位北京西站黨委副書記梁兆鈺告訴記者,北京豐臺站的開通運營,將進一步強化北京綜合交通運輸服務功能,極大便利人民群眾出行,對不斷增強廣大旅客美好旅行的獲得感、幸福感,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