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湖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 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

2022-10-13 17:54:38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吳句兵責任編輯:王富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梅縣全面深化改革綜述

湖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 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

  千年古縣,靈潤黃梅,是湖北東向開放的門戶,也是“鄂贛皖看湖北”的窗口。

  特殊的區位優勢,擔當特殊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梅高舉新時代改革大旗,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靶向發力,推動各領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處發力——

  打造跨省跨江合作“小池模式”;擦亮“黃梅速辦”政務服務品牌;“四轉”模式破解項目爭引之難;老年群體“四簡”服務得到國務院推介;“拆舊建新經驗”全國推廣應用……系統謀劃10個領域集成改革,25項試點經驗在省級以上推廣。

  一個個務實創新、奮發有為的精彩實踐,把改革紅利轉化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詮釋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的光榮與夢想。

湖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 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

  30項全國(全省)率先“破冰”之舉——

  鍛造跨省跨江合作新樣板

  這是來自小池2012年和2021年對比鮮明的數據:經濟總量由32億元增加到101.6億元;財政收入由8032萬元增加到10.02億元;建成區面積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27平方公里,綜合實力位居中部百強鄉鎮14位、全省第2……

  十年巨變的奧秘在哪里?

  “打破行政壁壘,讓資源要素高效流動,提高跨省合作水平。”黃梅縣委書記劉欲曉說,回顧小池十年,改革創新、開放開發的主線貫穿始終。

  2012年6月,省委、省政府將小池開放開發上升為省級戰略,十年來,小池實施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改革創新,再到綠色發展,省市的戰略提級、政策支持、要素傾斜是小池“十年磨一劍”的最大驅動力。

  小池十年改革創新,破與立的辯證法成為生動注腳——

  小池與九江合作,在行政區劃上,一個是鎮級,一個是地市級,跨江合作如何對接?

  突破“鎮級思維”,把黃梅和小池發展放在鄂贛“同頻共振”的大視野下審視,敢越雷池。

  應運成立的小池濱江新區,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的管理模式——縣級120項行政審批權下放小池,行政審批90%的業務能夠在小池完成。

  十年來,小池區鎮合一行政管理、土地利用、投融資、跨江合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等30項改革創新,在全省、全國率先“破冰”,榮獲首屆湖北改革獎。

  小池十年開放開發,試與闖的交響一路激蕩——

  首條跨江公交線路開通;兩地醫保、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公安戶籍、不動產、人社等至少140個高頻事項跨江通辦;“一江兩岸”共同蔬菜市場建成;小池綜合碼頭成功入股武漢港發集團,開港5年累計吞吐量突破796萬噸;小池納入九江總體規劃,“T”字型發展格局向北延伸成“十”字;江北工業園藍圖繪就;小池九江過江隧道已然啟動……

  連續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改寫了小池的昨天。

  今年8月,省發改委制定下發小池高質量發展新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以跨省跨江合作為切入點,以做強先進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現代物流倉儲業等三大主導產業為抓手,努力把小池濱江新區打造成為湖北省對接長三角開放開發的“橋頭堡”等目標。

  為此,黃梅縣級層面配套出臺支持小池發展16條硬措施,重點發展上述三大主導產業。緊盯市場需求,打造九江“菜籃子”“開心農場”,大力發展高效蔬菜農業,九江蔬菜市場60%的蔬菜由黃梅供應,小池裕豐農產品市場年交易額超過16億元。

  小池新一輪改革發展,其時已至,其勢正盛,其業可待,將為黃梅高質量發展的畫板增色添彩!

湖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 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

  創新“四轉”模式——

  探索爭引項目新路徑

  近年來,多個大項目,讓黃梅格外耀眼。

  如,安九高鐵和黃黃高鐵先后通車,讓黃梅擁抱“雙高鐵”時代;百億項目紫云山抽水蓄能鏗鏘落子,讓黃梅新能源產業風生水起……

  這背后,是黃梅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四轉”模式爭引項目的生動實踐。——政策轉化。精準對接國家政策利好,緊盯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錨定交通、能源、農林水利、城鄉冷鏈、市政等基礎設施和重大戰略項目,持之以恒謀項目、爭項目。

  投資近7億元的西隔堤加固工程歷時25年落地,歷時5年投資100.8億元的安九高鐵、投資35億元的黃黃高鐵黃梅段建成通車運營。G105改線暨過江通道、武漢至黃梅高速、英山至黃梅高速、小池多式聯運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速推進,

  ——資源轉換。以資源換項目,爭取投資過100億元的紫云山抽水蓄能項目落地建設。整合光風水新能源(可用規模3100MW),作為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的配套,以風光資源置換光伏硅原料、光伏支架、鋰電池等配套加工產業。

  與鄂旅投等省級平臺公司深度合作,總投資32億元歷時8年開發建設完成黃梅非遺文化旅游區東山小鎮二期工程;引進戰略投資者整體開發邢繡娘生態園,用7年時間實現由小變大,總投資30億元的濯港太白小鎮、總投資16億元的小池戲曲文化小鎮加快建設……

  ——承接轉移。主動承接長三角紡織產業轉移、武漢光電產業溢出。通過專業招商,百恒紡織、雄宇裝配、龍源石膏、宇星水鉆等一批10億元以上項目落戶黃梅。依托科普達公司,延伸光纖產業上下游,上游積極引進時代精銅,下游引進中天科技等高端光纖光纜制造、光電子終端應用項目。近年來,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00余個、形成有效投資近500億元。

  ——企業轉型。加強政策激勵,引導本土企業智能化生產、綠色化改造、安全化管控、服務化延伸、集群化發展,構建更加緊密的“企業+銀行+專家+第三方”的利益共同體,鼓勵企業技改創新。一批技改項目的實施,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湖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 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

  聚焦“五最”目標——

  叫響“黃梅速辦”政務服務品牌

  “我上午在社區申請,下午營業執照就已經辦好。真快!”近日,在黃梅縣孔壟鎮站前社區的便民服務大廳,居民尤亞強捧著剛打印好的營業執照直呼:“家門口辦證實在是方便!”

  這得益于黃梅創新聯通三級政務,平臺、管理、服務“三下沉”。

  以著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群眾滿意度最高的“五最”營商環境為目標,強力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全面創建“黃梅速辦”政務品牌。

  全縣按照“陣地規范、硬件配套、事權下放、承接熟練、機制管用”的要求,對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進行再優化、再提升,投入1000萬元獎補資金,統籌推進縣鎮村三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

  打通“一網通辦”數據壁壘。整合縣政府門戶網站、“鄂匯辦”“掌上辦”APP、政務服務網等網絡平臺,推進政務服務終端進鄉鎮、進社區、進銀行、進超市,讓群眾享受觸手可及的便利服務。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綜窗改革,設立部門綜窗,實現關聯事項“一窗通辦”。154項政務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95%的審批和服務事項可通過湖北省政務服務網辦理。

  聯通三級政務,下沉服務平臺。目前,全縣16個鄉鎮488個村實現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政務外網連通全覆蓋,并按照“就近、就地、就便”原則,調整縣級服務事項1020項,鄉鎮服務事項267項,村級服務事項114項,社區服務事項152項,做到“清單之外無審批”。探索建立養老、低保、醫保、戶籍等高頻民生事項幫代辦機制,今年共幫辦代辦3.5萬余件,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跑腿次數。

  堅持改革為民。系統化推進數字農村試點縣建設、綜治中心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等事關民生領域的改革項目,打造黃梅特色改革品牌。同時建立黨員下沉服務體系,第一時間推動6300余名黨員干部入農門、進企業、下社區、上工地、到田頭、走圩堤,力求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

湖北黃梅: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 展現“重要窗口”新作為

  “三大理念”破解城鄉發展之難——

  產城融合構筑都市新版圖

  漫步于黃梅縣城,“一河兩岸”,處處是花草掩映,路路是水聲潺潺,亭臺樓榭,曲徑通幽;濱河國際、黃梅印象、香格里拉等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在河岸邊拔地而起,一座現代化的新興都市雛形初現。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負。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實施強縣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

  多年來,黃梅縣以改革思維破解城鄉發展之難。聘請華中科技大學擔當顧問,通過調研咨詢,確立“借山、理水、營城”三大理念,明確“人為核心、市為基礎、文為底蘊”三大要素,提出“提質舊區、經營園區、發力新區、帶動郊區、賦能鎮區”五大重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

  以“人”為核心,統籌做好“衣食住行”和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等民生保障,吸引更多農民進城,促進更多游子返城、外客入城、游客留城。

  以“市”為基礎,建設文化旅游城市、鄂贛皖邊界地區消費中心為定位,完善功能配套,發展城市經濟,培育消費市場,推進以產業為紐帶、產城融合、綜合配套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區組團式發展,錯位互補發展產業。老城區發展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批零住餐和生活性服務業;工業園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生活休閑服務;濱河新區發展文化、健身和中高端服務業;高鐵新區大力發展交通物流、文旅康養、商務會展等產業。

  以“文”為底蘊,注重嵌入文化基因、根刻歷史記憶、彰顯古城風貌,分步打造一路一文化、一街一風景、一巷一特色,讓文化成為城市最鮮明的標識。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動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做到高標規劃、高質建設、高效管理。

  眼下,高鐵新區建設有序推進。教育城是一個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15年學制為一體的綜合教育園區,今年9月,教育城實驗高中率先投用,迎來首批學生 。距離教育城項目不到一公里外,黃梅商貿綜合體項目在一天天長高。這是一個集大型商場、高檔酒店、寫字樓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預計整體運營后每年可創利稅3億元,帶動1000人就業。積極構筑經濟生活“新版圖”。( 吳句兵 )

  【改革新亮點】

  ■ 入選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 創新老年人辦事“四簡”機制,經驗做法得到國務院營商辦推介。

  ■ 榮獲全國基層市場監管所標準化規范化示范建設單位。

  ■ 榮獲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

  ■ 慈善事業“黃梅模式”獲全國推介。縣社會福利中心入選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 被認定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示范區

  ■ 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經驗獲全國推介。

  ■ 創新發展藍莓等特色水果基地3萬畝,被評為“中國小漿果示范基地”。

  ■ 提質美麗鄉村,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優秀等次。創建全國文明村4個,省級文明村15個。

  ■ 小池榮獲首屆湖北改革獎

  ■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經驗在全省作交流。

  ■ 供銷社深化改革經驗獲全省推介。

  ■ 2019年以來,黃梅縣連續三年榮獲全省投資和項目建設貢獻單位。

  ■ “互聯網+明廚亮灶”改革經驗全市推廣。“我要開汽車修理廠”一事聯辦得到市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