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美不美,環境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百姓的生存質量和生活品質。近年來,蘭陵縣下村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全域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2021年,下村鄉被確定為“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鄉鎮。此后,下村鄉按照示范片區建設新目標、新要求,重新理思路、做規劃,堅持頂格推進形成合力,持續抓好愛國衛生運動、產村共建農文旅融合等工作,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村莊的美,讓村民自豪
時間雖已進入季秋時節,可走進蘭陵縣下村鄉上村村,植被吐綠,秋水起波,仍然一片生機勃勃景象。
漫步村中道路便會發現,住宅外墻粉刷一新,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唯有偶爾抖落的樹葉,為村里增添一片金黃。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村民們自是喜出望外。
最近幾年,每每提起上村,村民王家友底氣很足。
“你看,俺們村建設的多漂亮。不僅有外墻噴繪,道路干凈,村里還打造了很多景觀。親戚朋友來到這里,都羨慕的不得了。”站在村中一處路口,王家友調門變高,指著村中不同方位,話語中盡是自豪,想將村里的變化一股腦說完。
王家友的幸福故事,源于下村鄉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
為做好美麗鄉村工作,下村鄉成立以鄉黨政主要負責人為雙組長、8名科級干部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分區劃片、協調共進。定期調度匯總,集中分析、解決問題困難,確保高標準完成打造任務。
下村鄉按照“三生三美”打造要求,聘請規劃設計團隊,對全鄉76個自然村以及林果集中種植片區、主要生態資源區等進行了實地調研,制定了“一線串聯、四區共興;兩點提質、多彩呈現”的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思路。集中體現下村山、水、林、田、草自然生態和特色村居、各色文化載體、鄉村產業業態。
漫步上村村大街小巷,用青石板壘成的地堰隨處可見,遠望如一段段“小城墻”。地堰內種植了各類花草,儼然成為村民的后花園。“修建地堰,石材為就地取材。”上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加福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上村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凸顯上村特色,而非千篇一律。
美的環境,塑造文明習慣
建設美麗鄉村,貴在可持續性。
為此,下村鄉按照科級干部包工作區、包點人員管村、村干部包街、黨員包巷的原則,層層壓實責任,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全鄉集中開展“五堆”清理活動,農村居住環境有效提升。同時,強化檢查督導,確保治則見效,長效保持。
在此過程中,村民愛護環境的自覺性被激發。午間時分,上村村村民武計云家中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音。她正在廚房中切菜,準備為家人烹制可口的菜肴。
走進武計云家中,客廳地板幾乎透亮,白色墻面不落塵埃。武計云說,自家環境衛生好了,看著就舒心。
武計云本來就是非常愛干凈之人。平時閑不住,將家中各個角落擦拭的干干凈凈。她說:“看著村里建設的這么好,感覺更有義務將自家收拾的板板正正。才能跟村里整體環境相得益彰。”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上村村先后開展了家風家教一條街建設、美在農家示范戶評比、墻體噴繪、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綠化等工作。
好的環境,無形中影響人。如今,與武計云有相同觀點的村民,越來越多。村民們不僅“各掃門前雪”,還將打掃衛生的范圍進一步外延,共同呵護居住的家園。
同時,下村鄉注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村民做榜樣。在武計云家附近,好幾戶百姓家門口都被懸掛上了“美麗庭院”示范戶的牌子。王加福說,通過點帶面,能夠很好的形成愛干凈、講衛生的氛圍。
面子光鮮,里子也充實
下村鄉深知,鄉村的美,既要有美麗顏值,更要有內在價值。
為此,下村鄉以“四雁”工程為引領,持續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依托36個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重點打造了青冠脆桃、大櫻桃、金銀花、雙孢菇、金花葵等特色種植基地,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業品牌正在形成。
立足本地民俗文化資源,先后招引天際樂器、木風寨木藝品、藝揚花紙、埠陽剪紙等文創項目,依托文創產業建設了總投資1.2億元的蘭陵文創產業園,5個文創展館集中展示了9家本土文創企業產品,并成為2021年全市美麗鄉村現場會觀摩點。制定出臺農家樂開辦鼓勵政策,新增特色農家樂11家,對持續經營3個月以上的6家農家樂發放補助資金15.8萬元。另外,115師師部舊址恢復項目、國防教育研學以及聽禪小院、紅色米坑精品民宿等一批休閑項目正提檔升級。
下村鄉主任科員趙其昌介紹,2021年以來,下村鄉累計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其中市級獎補資金1500萬元全部到位,縣級配套資金及整合的水利、扶貧、農業農村等部門涉農資金5000余萬元,社會資金200余萬元。著力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推進工作,堅持描繪好美麗鄉村畫卷,要用“顏值”讓鄉村振興有更多“希望值”。
不久前,下村鄉進入“全市十強宜居鄉鎮”公示名單。“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全力打造美麗鄉村魯南樣板區和引領區。”趙其昌說。(李童童 王金慧)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