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欒文琦 張麗霞) “俺家的老瓦房到處是裂縫,今年春天,政府給我重建了兩間平房,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11月22日,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瓦店鎮陶莊村70多歲的田成彥高興地說,他是村里的分散特困供養戶,自從蓋了新房,他對今后的生活更有盼頭了。
農村危房改造是改善和保障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條件的一項惠民政策,是一項情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近來,河南省漯河市堅持把農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作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圓困難群眾“安居夢”的一項民心實事來抓,讓貧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俺家的老瓦房瓦片都脫落了,以前住著整天提心吊膽,今年六七月份,政府幫俺家新換了房頂和門窗,屋內也重新吊頂,整修地可得勁。”臨潁縣瓦店鎮大廟張村張恒說,愛人有精神殘疾,兩個孩子智力也有問題,他只能在附近打零工以便照顧家庭。做為脫貧監測戶的他,很高興好政策為他托了底。
今年,臨潁縣在疫情反復的多重影響下,臨潁縣住建局結合各鄉鎮排查上報與農戶改造意愿等情況,組織第三方鑒定機構開展房屋安全性鑒定工作,對經鑒定住房確屬C級、D級的農戶或無房戶且符合政策的列為年度農村危房改造對象,鄉鎮、村負責組織實施。截止今年9月底,提前完成了212戶的改造任務,實際改造農村危房213戶,全力保障了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安全。
“在危房改造過程中,臨潁縣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鑒。”漯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臨潁縣先后發放各類宣傳冊和告知書近3萬份,及時讓群眾了解補助對象、補助標準、操作程序等相關政策及申請流程,以確保宣傳到位。其次,深入排查,對疑似危房的農戶,組織房屋鑒定部門對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評定鑒定,對經鑒定為C級、D級的危房戶全部納入改造計劃實施改造。在確定改造對象時,準確認定補助對象,確保困難群眾優先得到政策扶助。同時,嚴格按照戶申請、村評議、鎮審核、縣審批的三級公示操作流程,確保陽光操作。此外,還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農村危房改造必須由經培訓合格的農村建筑工匠承擔,并對質量安全負責,確保建起安全住房。
49歲的周金亮是郾城區孟廟鎮三周村人,記者走進他家時,他正在拉土整修院子。“感謝黨的好政策,俺家的新房終于蓋起來了。”由于老房多年未修繕,漏風又漏雨,妻子有病,兩個兒子上學需要供養。趕上今年的好政策,他花6萬多元蓋起了這所90平米的新平房。“這其中,有3萬元的補貼資金是政府給的,新房有三間臥室,倆兒子再也不擔心沒地方住了。”聊起來,他忍不住一遍遍說,村干部們隔三差五就到他家來看看,很感謝大家的關心和幫助。記者離開時,正趕上鄰居送來了一袋紅薯,鄰里間的互相照顧和各級政府的關懷,讓他的內心倍感溫暖。
48歲的周春菊是孟廟鎮閆陶村人,家有2名殘疾人,丈夫因病去世后,殘疾的她帶著孩子生活,家中沒有一個勞動力。三間瓦房經常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今年,經過危房排查和申報鑒定,政府為她的房子專門進行了維修,新加蓋的屋頂、煥然一新的門窗和吊頂,讓她的老房變新房。
據了解,郾城區今年實際改造農村危房37戶,是全市第一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縣區。改造的是危房,溫暖的是民心。危房改造切實解決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使困難群眾生活的精氣神更足,也讓他們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幫扶作用,我們提前完成了農村危房改造的年度任務。”市住建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危房改造目標任務數為403戶,已全部竣工,在9月底省住建廳通報中,排名居全省第一方陣(第4名)。
把民生實事辦實,讓困難群眾真正“安居”,離不開各級行業主管部門的傾力付出。今年以來,漯河市盯緊農村生活貧困群眾住房安全,持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市住建局依據省級危房改造工作方案,細化并制定了《2022年漯河市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不斷深入各縣區危房改造施工現場,對施工質量加強檢查,嚴格落實施工和竣工驗收標準,確保改造危房“安全適用、質量可靠、經濟合理”。同時,市住建局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補助資金撥付進度,特別是臨潁縣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和疫情因素影響,提前完成了竣工驗收和補助資金撥付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危房改造中央補助資金472.8萬已基本撥付完畢。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