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生活需求,逐步完善無障礙服務功能,四川省結合實際,制定發布了《四川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
完善設施 提升服務水平
《辦法》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應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實用易行、廣泛受益的原則,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實際需要。將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工作與城市更新改造等工作同步實施,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城鎮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筑、居住區應當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無障礙設施工程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投入使用。新建的無障礙設施應當與周邊的無障礙設施相銜接。
建設工程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設計、審查施工圖設計和工程建設標準,進行無障礙建設施工。建設單位在組織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時,應當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對無障礙設施進行驗收。公共服務場所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可以邀請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代表試用體驗配套建設的無障礙設施。
同時,優先推進社會福利、養老等機構、城市的主要道路、廣場、公園等無障礙設施改造。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業區和大型居住區的人行天橋和人行地下通道,應當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配備無障礙設施。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提升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讓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多方協同 促進設施普及
《辦法》提出,無障礙標志應當納入城市環境和建筑內部的引導標識系統,指明無障礙衛生間、電梯、坡道等無障礙設施的具體位置。
公共交通設施運營單位應逐步完善無障礙設施設備,提供無障礙交通服務,在公共汽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上安裝語音提示系統、電子字幕報站系統和便于殘疾人乘用的輔助設備;在城市主要交通要道和主要停車站點設置符合規定的盲文站牌或者語音提示電子站牌;在機場、車站、港口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成員提供購票、候車、托運行李、上下交通工具等無障礙客運服務。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攜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的,公共交通運營單位不得拒絕或者額外收取費用。
相關部門應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的宣傳,倡導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理念,增強全社會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意識。推動新型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中的應用。鼓勵研發、推廣和應用無障礙通用設計技術和產品,提高無障礙環境的便捷化、智能化水平。鼓勵群眾為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提供志愿服務,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出行、交流信息、獲得社會服務等提供幫助。
無障礙設施的所有權人和管理人應當對無障礙設施及其標志進行保護,有毀損或者故障及時進行維修,確保盲道、無障礙衛生間、輪椅通道等無障礙設施不受到損壞、侵占或改變其用途。對損壞、侵占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其用途的行為,所有權人和管理人應當及時予以制止或者糾正。
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的出臺,保障了包括殘疾人、老年人等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融入社會生活的權益,讓他們生活得更幸福。
著眼細節 注重監督管理
《辦法》規定,加強無障礙社區建設工作,推動完善社區文化廣場、便民服務中心、養老服務場所、老年活動中心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無障礙服務功能。
同時,對城鎮已建成的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筑、居住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征求相關所有權人、管理人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代表的意見基礎上,制定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
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的印發,能有效指導各地在實施過程中,統籌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對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出明確要求,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在有條件的老舊小區配建無障礙通道(盲道)、助殘扶手、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
此外,鼓勵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和依照有關標準改造坡道、扶手、護欄等無障礙設施。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成員根據實際需要對住房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的,在不影響安全和他人使用的情況下,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為其提供便利,其他社會成員應當給予支持。支持殘疾人、老年人困難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時,應當優先考慮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的群體的無障礙環境需求。“要讓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出行放心,也要住得放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省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從細節著手,做到精準到位,逐步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提升,滿足多元化的使用需求,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2.03.30 趙川)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