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創新“三步走”工作法,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取得成效。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完成82個市級示范完整社區建設,433個社區達到完整社區建設標準,社區養老、托育、體育場地等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社區養老服務站覆蓋率達80%,普惠性幼兒園平均覆蓋水平為79.8%,新增羽毛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420個,人均社區體育場地面積同比增長71.4%,有效提升了社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市民的幸福感明顯增強。
萬紫山社區是重慶市在老舊小區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全面推動完整社區建設的一個剪影。重慶市以“硬設施+軟環境”一體化推進的方式,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短板。據了解,截至目前,重慶市已累計啟動實施城鎮老舊小區和社區服務提升項目3842個,惠及居民74萬戶,同步改造提升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5280處,加裝電梯3878部,新增停車位3萬個,改造水電氣信29萬戶。
圖為萬紫山社區居民在社區老年服務中心練太極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創新“三步走”工作法,打通社區建設關鍵點。首先,摸清家底,找準“發力點”。結合城市體檢工作,進社區、收數據、摸底數,共收集42個區縣(管委會)、1982個社區的基礎信息,涵蓋社區面積、人口規模和年齡分布、建筑規模、建成年代等6大類25項具體內容,初步摸清重慶市社區基本情況,形成《重慶市社區基礎分析報告》,為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積極建標準、構體系,夯實“支撐點”。重點圍繞完整社區“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評”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出臺《關于開展綠色社區和完整社區一體化創建的通知》,明確完整社區建設要求;會同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管理的通知》,提出2022年及以后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的目標要求及有效措施。出臺《重慶市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操作指南》,形成“6+1”創建體系,即“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完備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全覆蓋的物業服務、健全的社區管理機制”6項基本內容和“山地社區特色引導”1項創新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明確相關建設要求、建設方式和參考標準。出臺《重慶市綠色完整社區評價細則》,明確了評估對象及范圍、評價流程、評價方法等,建立“基本項+附加項”的評價指標體系,劃定三級評價等級,并對照“6+1”完整社區創建標準,對全市城市社區進行全面評估。
最后,通過強示范,全覆蓋,狠抓“落腳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選取82個社區,先行開展完整社區市級示范創建,總結經驗并推廣,引導區縣開展區級完整社區建設。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積極探索山地城市特色路徑,做到42個區縣全覆蓋,推進完整社區建設。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