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8日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于28日上午10時,在國家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進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 吳曉: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201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階段性目標和重點任務。各地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落實落細《規劃》,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重大成就。
五年來,鄉村振興形成新格局。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協同發展,城鄉布局結構不斷完善,城鎮對鄉村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更加優化,不同類型村莊協調有序發展,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形態加快形成。
五年來,鄉村產業實現新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日益完善,農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021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分別比2017年提高3.5個、6個百分點。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協調發展。2021年,全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6%,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休閑觀光、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村創新創業活力不斷迸發。
五年來,鄉村生態展現新氣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升,資源利用集約化、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初步形成。化肥農藥施用量多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生態保護制度不斷健全。
五年來,鄉村文化蘊育新風貌。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廣泛培育,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不斷涌現。全國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鄉鎮占比分別超過65%、80%。連續5年舉辦農民豐收節,鄉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累計認定6819個中國傳統村落,農民精氣神得到有效提振。
五年來,鄉村治理開創新局面。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加快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比例達到95.6%。農村移風易俗進一步深化,村規民約實現全覆蓋。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重大改革持續深化,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五年來,農村民生躍上新水平。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提速建設、提檔升級。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4%。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不斷提高。2017—2021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8.9%,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縮小到2.5。
五年砥礪奮進,鄉村振興未艾。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鄉村振興戰略制度框架不斷健全,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機制不斷完善,黨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領域碩果累累,鄉村振興開局好、起步穩、基礎牢。各地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錨定目標、把牢方向,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鄉村振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時代鄉村畫卷異彩紛呈,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美麗宜居、穩定繁榮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中華大地上漸次展開。展望不遠將來,大美鄉村可期。《規劃》實施斐然成就充分證明,只要我們始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道路必將越走越寬,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現代化目標必將實現。我就介紹這些。下面,我和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同志愿意回答大家提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