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質量> 正文

以人民為中心 全力構建基層治理體系——以北京市城市治理探索為例

2022-03-08 17:37:41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作者:龐艷平責任編輯:鄭紹林

  作為超級特大城市,首都的特殊地位使北京治理體系的建設顯得極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也提出了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更高要求。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北京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特別是2018年以來,從黨建引領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到“聞風而動,接訴即辦”和聚焦民生建立的“七有”“五性”監測指標體系,再到“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斷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

  2017年年初,為治理金海湖大金山屢禁不止的非法盜采金礦等破壞生態環境事件,北京市平谷區將執法“主導權”下放到了街鄉,并賦予鄉鎮領導權、指揮權和考核權。由鄉鎮吹哨發出召集令,各相關執法部門協同配合,集體會商,“事不完,人不走”,這套機制有效地遏制了金礦盜采行為。這就是“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雛形。

  北京市在平谷區探索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形成“北京經驗”。2018年,出臺了《關于黨建引領街鄉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實施方案》,方案中有以下幾個具體做法:

  黨建引領是根本。要加強黨對街道鄉鎮工作的領導,提升街道鄉鎮黨委的領導力和組織力,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形成地區事務共同參與、共同協商、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

  明責賦權、優化職能是關鍵。同時,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街鄉是城市治理的樞紐,提出了明確負責、優化職能是關鍵:一是要為街鄉明責,使其吹哨有據,明確六大板塊111項的職責;二是給街鄉賦權,使其吹哨管用,強化街鄉績效考核的話語權;三是優化街鄉內設機構,使其吹哨有力。在街道形成了“六辦+紀工委+綜合執法隊+三個中心”的內設機構模式。

  不斷完善街鄉實體化綜合執法平臺。推進各類城市管理力量下沉,加強街鄉統籌,推動基層治理力量的聚合,完善常態化的基層執法協同機制。城市管理執法局街道執法隊實行“雙重管理”機制,城管執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城管執法隊員的編制、檔案都正式移交到街鄉鎮。

  積極引導街道干部到基層“報到”。主要推行了“街巷長制”,引導街道干部到社區基層“報到”,在全市的每條街巷上都設置“街長”或“巷長”。街巷長主要是由街道的處級、科級干部分別擔任,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牽頭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調動駐區單位和社會力量共建共治。拓寬“吹哨報到”的參與范圍,整合帶動機制內其他單位和體制外的力量,搭建共建平臺,創新共建方式,推動在職黨員報到為群眾服務,并且利用好新興領域的治理資源。

  發揮網格管理線上“吹哨報到”作用。各區都在依托網格化管理平臺,發揮指揮調度和線上監管功能,建立網上吹哨報到工作機制,通過線上實施派單、協調統籌、流程監控,以及增強街道對城市管理問題的發現處置效能,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主動治理,未訴先辦

  為了進一步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群眾實際問題,2020年北京市開展了“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工作。在基層工作當中一般都是有訴先辦,讓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2020年,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擁有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繼續撬動基層治理的大變革,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更高要求。

  2019年下半年,北京市首次創建了“七有”“五性”監測指標體系,其中“七有”是指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和弱有所扶。“五性”是指反映市民尋求幫助的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和多樣性的5個方面。“七有”“五性”集中反映了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水平,這兩者都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七有”“五性”的需求,創建“七有”“五性”監測指標體系,是北京繼吹哨報到接訴即辦以后,社會領域的又一重大創新。

  基于“七有”“五性”監測指標體系的實施,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主動治理,未遂先辦”,要求各級政府增強工作的主動性,主動履職,同時拓展公眾參與社會共治渠道,整合多種政民互動渠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主動治理,未訴先辦。

  點面結合,經驗總結

  •持續發力,步步深入,對接群眾需求實施服務供給側改革。

  北京市陸續探索實施了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未訴先辦三大治理模式,以“七有”“五性”監測指標為抓手,在各區探索黨建引領力量下沉,多元共治,網格化加熱線以及新技術賦能的多種治理手段,努力實現精治、共治、法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治理能力及治理水平,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從吹哨報到到接訴即辦,再到未訴先辦,層層遞進的城市治理模式,恰恰是實現群眾“所求即所給、所給即所需”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不斷完善群眾需求的表達機制。

  •以點帶面,同步推進各項配套工程

  在北京的實驗中還體現了以點帶面,同步推進各項配套工程。從吹哨報到到接訴即辦,再到未訴先辦,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推進,2018年全面實施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開展疏整促提升工作;2020年印發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向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下放部分行政執法職權并實行綜合執法的決定》,自2020年7月1日起,將市、區相關部門行使的431項行政執法職權下放至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并以其名義相對集中行使。

  •三類評價考核為城市治理體系建設保駕護航

  一是接訴即辦考核,自上而下,納入年度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政府年度績效考核中,建立鮮明的“到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的工作導向。二是出臺街道辦事處條例,賦予街道、鄉鎮組織對區政府工作部門的評價。三是設立“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著重從老百姓視角發揮綜合評價作用,推動政府各部門聚焦群眾工作,履職盡責,精細化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

  聞風而動,接訴即辦

  2019年1月1日,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等部門啟動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訴即辦改革,整合各級各類為民服務熱線,拓展了集電話呼叫、網絡通信、無線通信、多媒體通信等于一體的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實現了“一條熱線聽訴求”“一張單子管到底”,形成了強化“部門+行業”考評導向的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主要有以下做法:

  •訴求單直派屬地街鄉鎮,減少區級中轉環節

  實現了頂層知悉、督辦,問題一竿子插到基層部門,形成“群眾—頂層—基層—群眾”的實踐閉環。通過推進街道大部制的改革,將原來向上對口的20多個科室精簡為向下對應直接服務居民的“6+1+3”的內設機構體系,實現由行政管理型街道向為民服務型街道的轉變,使接訴即辦工作的開展在基層有依據、有資源、有手段。

  •實行“雙反饋”,“點名”“考核”雙激勵

  雙反饋即各街鄉鎮群眾訴求辦理情況,要及時向來電人反饋,并同時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饋。“點名”“考核”雙激勵是指市委每月都要召開區委書記月度工作點評會,依據排名分為先進類、進步類、整改類和治理類4類,對“接訴即辦”情況進行通報。排名靠后的除了會被市委書記點名,還可能被區領導約談,對慢作為、不作為的情況進行嚴肅追責問責。同時將市民通過熱線反映訴求、媒體反映的問題、網絡訴求輿情辦理情況一并納入接訴即辦的考核。按照響應率30%和解決率、滿意率各自35%的計算,突出解決問題的導向,同時實現群眾滿意的目標,強化激勵和約束作用。

  •紀委監委介入,確保工作的落實

  市紀委監委要求市區兩級的紀監部門圍繞“接”的主動、“訴”的受理、“即”的時效、“辦”的質量等關鍵環節,強化日常監督,抓早抓小,對工作推進不力、不作為、慢作為、推諉扯皮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整治糾正,建立解決群眾訴求的長效機制,強化對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和接訴即辦工作的監督。

  •網格平臺提供支撐,為民服務提速增效

  為落實接訴即辦工作,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提供支撐,16個區的監督指揮中心,有12個區依托市區街三級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發揮區級網格監督指揮作用,和街鄉鎮分中心的監督指揮協調作用承擔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訴即辦工作的派單、簽收、登記、協調派遣和任務督辦等工作。

  •大數據支撐,為民服務抓住要點和難點

  通過一個熱線、研究一類問題、化解一片矛盾,舉一反三來解民憂解難題。對熱線反映集中的領房產證難、停車難等11個方面的共性問題,或調整流程或完善政策,或者出臺新規,或者是研究新的對策,全力推進啃硬骨頭。重點問題集中力量掛賬辦,歷史問題源頭治理、立法辦,通過源頭治理,立法辦解決了大量疑難案件,為市民真正做到了切實服務。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