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建造的集復合商業空間、辦公和多元配套于一體的南海綠茵國際體育產業園區全面完工亮相,該園區將成為豐富北京市體育和休閑文化元素,引領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城市新興產業的重要平臺。
南海綠茵國際功能區總占地面積約67萬平米,建設用地面積5.17萬平米,總建筑面積約14.67萬平米,配套運動休閑公園約47萬平米,預計規劃多塊足球場、網球場、棒壘球場等,以及約6萬余平方米多功能草坪,可滿足多種球類、拓展運動、全民健身及親子活動需求。
整個園區由B-04、B-06、B-11三個建設地塊組成,其中B-04建設地塊作為一期工程,于2020年11月首先開工建設,總建筑面積為40686.00平方米,分為4棟辦公樓、一座地下車庫,共5個建筑單體。B06地塊總建筑面積為76500.94平方米,12棟辦公樓、一座地下車庫,共13個建筑單體 ,用途主要以辦公為主。B11地塊總建筑面積約2.96萬平方米,地上局部7層,建筑面積約1.58萬平方米,主要使用功能為辦公、商業;地下3層,建筑面積約1.37萬平方米,主要使用功能為商業、車庫及配套設施。
開工以來,北京建工六建集團始終堅持工程質量、安全生產與建設速度并重的原則,將精品意識納入到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嚴把工程質量關、安全關,確保項目有序推進。地下室結構采用跳倉法施工取消后澆帶的做法節約了大量工期,為后續施工提供了作業面,并且加快了后續主體及砌筑二次結構的施工,有效地避免了后澆帶工法中細部處理的弊端,規避了后澆帶施工工法中的質量隱患,對整個項目的施工進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B-04,B-06地塊在結構施工過程中,遇有深基坑與高支模兩項超危大施工,基坑局部開挖最深處達10.38米,其余為7.38米,項目團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土釘墻加噴錨護坡形式,過程中每開挖一步觀測一次,確保了基坑施工過程的安全?,F場多個辦公樓多個部位混凝土模板支撐搭設高度達8米及以上,屬于超危大施工,由于部位多難度大,對技術要求高,項目技術部提前編制施工方案,組織專家論證,嚴格并按照論證后方案進行現場交底,順利克服兩大施工難點。
B-11地塊雖說是三個地塊中規模較小的一個,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工程建筑面積小但業態豐富,項目團隊在施工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難題。地下室結構施工中涉及的“雙螺旋車坡道”是項目的一大亮點卻也是施工的一大難點,項目團隊堅持技術引領,采用BIM技術成功解決了復雜空間的“雙螺旋坡道”支模施工問題。雙螺旋車坡道就像一段DNA基因鏈,交織盤旋,這對螺旋坡道兩側墻體的模板支撐和標高控制要求極高,為破解這一施工難題,項目團隊進行深入的研究,采用BIM技術采集空間坐標信息,保證了安裝精度,縮短了工期,減少了周轉材料使用和勞動力的投入;采用TLC插卡型支撐模板解決豎向頂板支撐問題。同時BIM技術為機電管線安裝提供了創新技術支持,解決了管線綜合布置的難點。B-04、B-06項目副經理王立賓介紹:“運用BIM技術,施工前進行管道建模,檢查管道碰撞問題,通過復雜節點建模,使復雜節點可視化,不但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增強工程的精益化管理,還有效提升了施工過程中的監控管理能力,促進了施工生產任務的高質量完成。”通過利用BIM模型提前進行預留孔洞位置等管綜優化處理工作,指導現場施工,避免二次返工導致的人力物力的浪費,成功助力工程高質量建設。
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深入施工現場,對工程的質量驗收與安全防護、施工工藝、關鍵技術施工環節、質量把控要點等進行嚴格把關。為確保質量和工期,項目團隊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開展施工現場質量、安全勞動競賽,全面加強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作業人員的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施工現場質量、安全水平及效率。經過兩年多的拼搏奮戰,北京建工六建集團全體參建人員一直秉持鐵軍精神,戰勝疫情影響、克服技術難題,經過多次優化設計圖紙,始終嚴格保證施工質量,保障建設速度,精益求精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南海綠茵國際項目施工任務,贏得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局和甲方的一致好評。
在未來發展中,南海綠茵國際將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核心功能,展示北京的國際交往中心的擔當,建設成為樹立體育產業升級的新標桿,打造北京體育文化交流新名片。
南海綠茵國際計劃于今年7月開園試運營,屆時將滿足市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需求,打造“體育+文化”“體育+科技”“體育+旅游”的城市復合型業態園區,助推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