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洋中街道群升御園小區的張女士在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屋旁“回收碼”藍色箱體投放了兩袋舊衣服,沒一會兒就在“回收碼”微信小程序上收款20余元。另一位王大嬸通過“回收碼”微信小程序提交了回收預約后1小時,工作人員準時到達,將她積攢的各類可回收物按照市場價進行了現場回收,165個環保能量(16.5元)同時打入了王大嬸的賬戶。
自行投放+預約上門 垃圾分類更便民
“回收碼”是臺江區洋中街道近日推出的一款廢舊物品有償回收微信小程序,居民有兩種方式處理家中的廢舊物品:在廢舊物品上貼上專屬二維碼后自行將廢舊物品投入到小區“回收碼”藍色箱體中,工作人員會在對廢舊物品計量稱重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將錢款打入居民的微信賬戶;對于腿腳不太方便的居民,或者針對大件、超重等不方便投入小區“回收碼”藍色箱體的廢舊物品,居民也可以在該小程序上申請上門回收。
“回收碼”微信小程序一經推出,群升御園小區的居民們紛紛表示:“垃圾分類更便民了!不僅各種回收物即投即收款,還有了上門回收服務,閑置的舊衣服可以賣錢了,隨手扔掉的紙盒也可以積少成多了!”
“高值+低值”全品類回收 有償激勵增加積極性
在此前的調查過程中,臺江區洋中街道八九成的居民反映家中收集的可回收物沒有穩定的出售渠道,85%以上的居民認為應當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處置可回收物。但是當前回收體系不健全,很多居民平時收集的可回收物類似快遞紙箱都是直接丟垃圾桶或給分類管理員。舊衣服也沒有好的處置渠道,不是當作垃圾就是放進免費捐贈箱。特別是不少居民反映,可回收物不能通過市場化手段回收處理,會影響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為此,在臺江區城市管理局的指導下,洋中街道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聯合相關科技企業推出了精細化數字化回收裝置—“回收碼”。“回收碼”數字化設備利用“物聯網+數字化”技術,推行“高值+低值”全品類回收模式,采取“一次綁定,全家通用”的使用方法;同時采用智能回收箱體及上門回收方式,實現當日投放當日回收,不積壓,實現了回收便捷化。鼓勵居民“攢點廢品,‘碼’上變現”,增強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助力生活垃圾逐步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交易可溯源 流向精細化
為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和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回收碼”小程序還設計了環保金、環保能量、公益捐贈等互動功能,配合垃圾分類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用戶的體驗感。該小程序的推出實現了廢品不出小區、流向精細化,每一筆交易可溯源,每一筆訂單可追蹤。該舉措成了垃圾分類的一項有力補充,也贏得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支持。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臺江區洋中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將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提升服務質量和智能化運營,全力提高居民知曉率和參與率,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付閔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