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房企出售股權以及項目的事件屢見不鮮,一方面是為緩解企業經營的現金流,另一方面也有退出房地產賽道的原因。
雖然收并購的機會增多,但市場的熱情并不高,導致并購熱度下降。目前,房地產行業并購交易數量以地產開發項目為主,主要表現為項目公司股權轉讓。那么,哪類房企在出售資產?誰又在接盤?為何成交難?
房企頻清資產換取現金流
11月8日,雅居樂在公告中透露,擬轉讓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項目公司的全部股權,作價3.1億令吉(馬來西亞的法定貨幣),為此預計錄得約3.71億令吉(人民幣約5.77億元)的虧損。該項目公司擁有吉隆坡的一宗住宅用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因為考慮到馬來西亞房地產行業的現狀及日益嚴峻的經營環境,雅居樂認為這筆買賣可為公司帶來即時現金流入,改善流動資金,有助于滿足其他項目的營運資金需求。
在5月份舉行的股東大會上,雅居樂高級副總裁潘智勇曾表示,今年雅居樂還有50億-60億元的資產處置及股權變現計劃,必要時會進行變現,補充公司現金流。
11月13日,青島本地企業達翁集團與寶龍集團簽署了并購協議,接手寶龍集團旗下的青島李滄寶龍廣場,總體量達到18萬平方米。據悉,此后,李滄寶龍廣場將更名為青島順和匯購物中心,達翁集團計劃投入巨資對商場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而在11月6日,中駿集團出售北京奧萊給中駿商管,代價為10.9億元。此舉是為中駿商管在物業管理行業低迷的情況下有意將其業務擴展至經營商業物業,并為中駿商管股東帶來更強的盈利能力。
可以看到,房企出售資產的目的各有不同。其中,11月2日,魯商福瑞達醫藥發布公告稱,重大資產出售事項已按交易安排順利完成第二批次標的資產交割。據悉,本次交易標的資產出售給山東城發集團,總交易金額為59.07億元。此次交易完成后,該公司將置出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全部資產及負債,不再從事房地產開發相關業務。至此,福瑞達徹底剝離房地產開發業務、輕裝上陣。
此外,今天(11月15日),有消息稱,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擬出售香港中環中心部分持有物業。此前,許榮茂就曾出售個人資產為公司回籠資金。
并購機會增多,熱度卻下降
由于房地產行業調整,融資難的問題更為突出。房地產行業收并購也從以往企業規模擴張驅動,轉向由資產出讓、資金回籠、業務剝離的需求驅動。與此同時,收并購市場也由民企主導轉向國資主導的局面。雖然行業收并購機會變多,但房地產行業整體的收并購熱度卻有所回落
從10月份房地產并購情況來看,據中指研究院監測,今年10月,房地產行業共披露34筆并購交易,比9月減少6筆。其中,16筆交易披露交易金額,總交易規模約84.2億元,環比減少63.6%,平均單筆交易規模5.3億元,環比減少31.7%。在披露并購交易數量及總體規模上,并購活動有所減弱;同時,并購標的以地產開發項目為主,主要表現為項目公司股權轉讓。
比如,中國金茂以28.02億元出售金茂北京置業100%股權,主要涉及資產為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以合理價格實現酒店整體出售,帶來的現金流將有助于優化中國金茂整體財務狀況并提供運營資金。此外,首開股份與香港皓年以6.9億元出售北京聯寶房地產有限公司100%股權,首開股份持有61.5%股權對應將取得轉讓價款4.24億元。此次交易主要涉及北京市朝陽區聯寶公寓項目,自持經營多年以來租金收入漲幅不大,預估未來帶來的利潤和凈現金流有限、增值潛力較小,轉讓將有利于快速回籠資金,優化財務狀況。
對于當前市場并購熱度下降,克而瑞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行業風險尚存、目前市場信心和修復情況也遠低于預期,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整體的收并購熱度,相對前兩年已有一定回落。當前市場流動性不足,無論是國企、央企還是優質民企、金融機構,安全性仍是經營發展的首要考量?;谝幠U張邏輯的收并購并不可取、企業對收并購的態度和資產選擇上也將更加謹慎。雖然在引導房地產風險“軟著陸”的目標下,收并購仍將是政策抓手之一。但是,大規模收并購熱潮難以再現,謹慎、理性將是市場中長期主基調。
事實上,房企的收并購的行情與融資環境息息相關。在嚴峻的融資形勢下,更多房企選擇出售地產項目或多元業務股權以獲得流動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底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對此,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表示,當前民營房企融資困難,支持民企融資難點在于把這些支持措施“落實”,制定出切實可操作性強的措施,金融機構愿意且能夠落實一視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企業合理融資。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也表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地產企業監管制度,表明政府將加快房地產企業監管制度建設,監管內容方面重點是預售資金的監管、企業債務及流動性的監管等。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