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8個月,融創境外債務重組獲得成功。
11月20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發布公告,宣布境外債務重組各項條件已獲滿足,當日起正式生效。歷時18個月的融創境外債務重組于11月20日正式宣告成功,這意味著融創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
融創成功發布的境外債化債方案,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方案不僅展示了融創對債務危機的積極應對,更給其他深陷債務困境的房企提供了借鑒的范例。
融創成功“減負”,境外降債45億美元
11月20日,融創發布公告稱,境外債務重組的各項條件已獲滿足,重組在當天正式生效。據悉,此次融創境外債務重組規模約百億美元,這些現有債務將根據債權人選擇,置換為6筆新上市的美元票據、強制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以及融創服務股權,分別對價57億美元、27.5億美元、10億美元、7.75億美元,完成化債。
據悉,融創債權人結構復雜,2019個主體涵蓋了長線基金、對沖基金、商業銀行以及個人投資者。在制定方案時,融創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沒有搞特殊優待;方案充分考慮了不同債權人的訴求,提供了留債展期、可轉債、強制可轉債、融創服務換股等多種靈活選擇。
在已獲得高達87%債權人的RSA支持后,融創充分考慮債權人認購意愿,提高強制可轉換債的認購額度、同時調低轉股價格,使其更加貼近股票現價,以便更快實現轉股。
對融創來說,重組方案的實施,削減了其境外公開市場債務45%左右的規模,化債比例和金額都屬于行業最高的;提供了2-3年的前期償債緩沖期,并帶動融創凈資產的顯著增加。
一位債券分析師表示,融創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很創新、務實,充分考慮到當下行業波動變化,既有效保障公司可持續經營,成功降債45億美元,極大增厚了企業凈資產,又為債權人提供了留債展期、可轉債、強制可轉債、融創服務換股等多種不同的金融工具選項,這為行業化債樹立了標桿。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境內外公開市場債務的全部重組完成,融創整體化解約900億元的債務風險,經營基本面也將迎來全面好轉的契機:境外公開市場2-3年內無剛性還債壓力,化債也帶動權益資本增加,顯著修復資產負債表,同時公司后續保交付工作將得到有力保障,為經營恢復也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對于融創債務重組能夠成功的原因,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認為,主要是由于融創未售土儲貨值約1.38萬億元,七成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的項目較少。隨著國家紓困政策的不斷加大,核心城市的項目能夠獲取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項目能夠有效盤活,這樣讓債權人看到希望,這是債權人同意重組方案的基礎。部分出險房企的重組方案之所以不能通過,原因就在于,很多房企只是在拖延時間,重組方案沒有實際的可行性,按照重組方案,最終債權人也是拿不到相應的回報。
加速市場信心修復,為其他房企提供借鑒思路
在業內人士看來,融創這次債務重組成功,將極大提振行業的信心,對其他出險企業而言,也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融創的成功化債,表明了其在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將債務轉化為股權,融創成功地降低了其負債水平和融資成本,從而提高了其資金利用效率和經營效益。這種化債方式也為其他房企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的思路。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融創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它提供了多種選項,允許債權人自主選擇將全部或者部分的求償額轉為股權,以獲得前期的流動性,并且享有潛在股權上升的收益。這種策略既考慮到了債權人的利益,也充分考慮到公司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同時,這一方案也為融創提供了重新安排債務償還計劃的機會,有助于公司重新回到健康的財務狀況。
在柏文喜看來,對于其他處于債務危機中的房企而言,融創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范例。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下,許多企業都面臨著流動性壓力和債務償還的挑戰。融創的方案顯示,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通過與債權人進行積極的溝通和協商,尋找一個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是可能的。這不僅可以緩解短期的財務壓力,也有助于穩定債權人的情緒和市場預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融創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也體現了當前房企在債務重組方面具備了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柏文喜指出,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環境更加友好,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更加科學和合理,為房企進行債務重組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二是市場環境更加成熟,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有更理性的認識,使得房企與債權人之間的協商更加容易達成。
值得一提的是,融創提及的債務重組計劃中,“債轉股”成了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此,柏文喜表示,這一模式對于很多債權人來說是相對可以接受的,因為它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前期流動性,也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公司價值提升中獲得潛在的收益。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而言,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探索,也將對行業的復蘇和市場回暖產生積極的影響。
不過,柏文喜也指出,雖然融創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具有很多優點,但并不是所有的房企都適用。每個企業都有其獨特的情況和問題,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方案設計和實施。同時,企業也需要充分考慮到重組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并做好應對策略。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