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工地標桿項目建成在即
1月11日上午,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到位,世界計算·長沙智谷T01#棟塔樓順利封頂,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標志著項目由主體施工階段轉向裝飾裝修階段。
作為無廢工地的標桿項目,項目部積極推進無廢工地建設,從踐行新發展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實施智慧建造、全面加強現場環境管控等方面著力,不斷推動無廢工地創建工作。
緊張施工 順利封頂
記者走進項目建設現場,T01#樓上掛著的“封頂大吉”紅色條幅引人注目。整個項目現場一片繁忙施工景象,多棟高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此次封頂的T01#總建筑面積18606.09平方米,高69.1米,由地上16層和地下室2層組成,定位為高層產業用房。
自2022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以來,項目積極克服工期緊張和持續雨季的不利影響,為推進施工順利開展,積極作出應對措施,并多次組織分包單位召開推進會,要求各分包單位要緊抓施工關鍵節點適時推進,同時確保人員、材料、設備預先到位,結合天氣情況,力爭節點按計劃目標全面完成。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其余7棟建筑均處于“大干快上”階段,地下室大部分已出正負零。下一步,項目將力爭2023年9月基本完工、12月竣工備案。
世界計算·長沙智谷項目位于湖南湘江新區望雷大道與長沿路交會處,秉承“對標全球領先、引領未來發展”的設計理念,以“未來20年不落伍”為建設目標。項目總建筑面積86.57萬平方米,是長沙市貫徹落實 “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強省會”戰略、“四精五有”理念打造的先進計算產業集聚區。
多措并舉 實現無廢
拋開重要的戰略地位,世界計算·長沙智谷項目還是中建五局打造的無廢工地標桿項目之一。
項目總工蔣水青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建筑垃圾預估總量包括渣土及泥漿160萬立方米、建筑垃圾11900噸。其中,土石方工程中基坑開挖約產生160萬立方米渣土及泥漿。項目部對其進行了分類處理,主體結構施工期間產生的10000噸無機非金屬類、金屬類、木材類等建筑垃圾,將分類運往再生資源站或填埋場處理;裝修期間大約產生建筑垃圾1900噸,主要為無機非金屬類、金屬類、木材類等。渣土和泥漿將運往填埋場處理,無機非金屬類、金屬類、木材類建筑垃圾將分類運往再生資源站或填埋場處理。
在無廢工地的創建過程中,項目部施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比如,在場地內非地下室區域堆放土方;通過設計優化減少土方開挖量;設置噴霧裝置和霧化機;設置垃圾處理和沉淀池等。在非地下室區域堆土,減少土方外運量,并作為后期土方回填的材料。通過設計優化,優化地下室層高,減少土方開挖量。增大種植土厚度,減少地下室頂板回填工程量,在圍墻上設置水噴霧系統;對施工現場裸土采用撒草籽與防塵網結合,進出車輛100%清洗。
此外,在項目辦公區及現場分別設置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處置點,集中堆放、分類處理,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及時清運垃圾,保障項目整體干凈整潔,并為建筑垃圾設計了專用標識,建筑分類更加明晰。
在選材方面,項目部踐行綠色低碳為標準,盡可能選擇產生較少垃圾的材料。地上模板支撐架標準層采用鋁合金模板+獨力支撐體系,可以減少模板、木方垃圾產生;設置物流管理專員進行物流專項管理,確保材料進場量合理,減少廢料量;構造柱模板采用預制U型塊作為模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模板、木方垃圾產生;內隔墻由加氣塊調整為ALC加氣混凝土條板,可以減少砌筑產生的廢砌塊、砂漿、模板木方等垃圾。
智慧展廳 源頭減廢
在世界計算·長沙智谷項目創建無廢工地的諸多創新中,我們還可以找到智慧建造的蹤影。
蔣水青告訴記者,該項目將數字工地、智慧黨建、勞務分析、現場可視化、揚塵監測等10余個模塊納入“BIM+智慧平臺”管理應用,能整體呈現各個展廳的施工動態和關鍵數據,及時快速掌握現場人、材、機最新動態,提高了現場工作效率、管理效率,為項目無廢工地創建提供了技術支持。
蔣水青預測,在一系列綠色低碳施工舉措的助力下,本項目排放量預估每萬平方米未超過210噸,無廢工地建設可達到一星級指標。
作為建筑央企,中建五局全力推動無廢工地建設,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專家組專家魯官友告訴記者,瀏陽經開區瑞林片區基礎設施整體開發設計采購施工(EPC)總承包項目、長沙高鐵西站產業新城一期PPP項目、長沙市婦幼保健院(河西新院)項目等施工現場也積極開展了“無廢工地”建設工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出中建力量。(王海霞)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