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建筑安全支護產業發展論壇紀實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追求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高度重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調要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并且建設質量強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
3月1日,由中國基建物資租賃承包協會(下稱中建租協)舉辦的奏響質量強國“奮進曲”·譜寫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第十一屆建筑安全支護產業發展論壇在天津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了基建物資租賃承包行業重點企業家,圍繞“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未來發展”等熱點主題展開。
本次論壇邀請到的企業家分別是中建租協副會長、天津九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運乃建,中建租協副會長、興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興土,中建租協建筑鋁合金模板綠色發展分會副會長、中鐵十二局集團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原平構件分公司經理孟廷檣,中建租協副會長、浙江維安建筑支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大成,中建租協副會長、天津鼎維固模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遠,中建租協副會長、北京華盛天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羅玲。論壇由中建租協執行秘書長張少芳主持。
中建租協執行秘書長張少芳主持論壇
聚焦高質量 激發新動能
張少芳:各位企業家深耕行業多年,立足企業和行業發展,有請各位企業家結合實際,談談我國基建物資租賃承包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企業提高質量(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經營方法和策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中建租協建筑鋁合金模板綠色發展分會副會長、中鐵十二局集團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原平構件分公司經理孟廷檣
孟廷檣:我認為高質量發展,最基本的還是發展。企業發展必須得有規模的擴大,在此基礎上才能定義高質量。
規模經濟的發展,才能夠支撐高質量發展。基建物資租賃承包行業要發展,首先要有一定量,形成產業規模。而產業規模要形成標準化,才能做到智能信息化、數字化,進而做到精細化。在規模化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企業服務水平,支撐全國布局。所以,我覺得行業發展一定是重新構建規模擴張和規模的壓縮過程,在規模支撐之下,逐步地去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對企業而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一定要保證企業3年內有錢賺,同時還要保證5年到10年有錢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能簡單地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要持續健康的發展,也就是高質量發展。我個人認為,企業需要加強戰略規劃,至少做到10年的戰略規劃,并保證企業沿高質量的發展軌道前進。企業若沒有戰略的規劃,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
個人、私有企業一定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能夠樹立為團隊事業、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素質能力,做好自己的十年規劃,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往前走,細化戰略部分,最后實現最終目標。
從個人、企業到行業再到大量發展,能夠實現一個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中建租協副會長、天津鼎維固模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遠
張文遠:高質量發展其實就是要淘汰落后,淘汰不足,淘汰誤區。順應國家發展形勢,找準定位,認清自身,針對于屬于我們的客戶,如何提升服務質量。什么才是真正的客戶?真正的基于客戶需求。聚焦用戶痛點。我曾經總結了一句話“營銷在現場”,把產品、服務做到客戶滿意,持續推進更深、更長久的合作。十年來,天津鼎維固專注于模架專業承包服務,秉承精益創新,堅持以技術進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建租協副會長、興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興土
朱興土:質量源于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需求發生改變,質量也要隨之變化。第一方面質量。質是要素,量是計量。第二方面標準。有了質量才可以量化質量的標準。第三方面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CEO任正非曾提出財富創造的要素,他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共同創造了華為公司的全部價值。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大衛·李嘉圖曾提出“比較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而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各個國家的發展階段有比較優勢,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最缺乏的是資本,最多是勞動力和土地,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資本成本在下降,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以盤扣腳手架為例,盤扣腳手架技術起源于國外,在盤扣腳手架發明創造過程中,我們沒有參與勞動,在創新中沒有投入,只是在制造和運營中投入了資金。短期時間內的不平等,導致租賃價格由高到低,這是短期行為,從長遠角度來講,是我們的資本收益率降低,勞動的收益率上漲。勞動包括兩個維度,一是產品研發的創新。在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二是在產品運營中植入知識創造。在運營階段,打造企業的特色理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企業的人力資源形成匹配,從而提升企業的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二是協調成為內生特點。國家在結構性調整過程中,也要補短板。若想成為優秀企業,我們需要在整個產業價值鏈條當中,把企業的研發能力、運營能力、融資能力有機結合,發揮各個板塊的優勢,協調發展,才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可持續發展。
三是綠色成為普遍形態。如盤扣腳手架作為鍍鋅產品,相較于傳統非鍍鋅物資,使用壽命較長,循環周轉,為我國的綠色發展創造了很大的價值。
四是開放成為必由之路。中國基建物資租賃承包協會以開放的姿態,囊括了上下游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成為行業交流的重要平臺。我們在國內外交往過程中,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走出去,引進來,為我所用,共同發展。
五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在企業獲得發展的過程中,讓企業員工的付出能夠有所回報是我們企業的使命,讓我們內心變得更加的從容,更加的富有,真正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中建租協副會長、天津九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運乃建
運乃建:我認為“高質量發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創造為本的文化體系。企業要想留住人才,除了待遇留人、適應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最高層次就是文化留人,文化認同感,最能凝聚人心。
二是合理的投資規律。企業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合理,且能掌控。管理萬人與千人企業,要因人而異,因企業而異。
三是及時回報股東。每年利潤的25%用于分紅,讓股東投資有回報,進一步增強股東的信心,有利于資金的增資,提升企業運營能力。
四是創新不停。九為集團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植根行業發展,成立九為集團模架技術研究院,旨在推動建筑模架行業技術創新, 促進行業智能、低碳、綠色發展。
五是整合資源。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迅速提升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九為也將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六是回饋社會。企業的使命和責任就是要幫助政府稅收和就業問題,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回饋社會,更好地發展。
中建租協副會長、浙江維安建筑支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大成
應大成:對于高質量發展,我們是行業企業的責任人,首先應該為這個行業的發展、產品的質量承擔責任。要思考引領行業產品轉型、以及行業發展的定位、經營模式的方法路徑。應發揮表率作用,為我們提供的產品質量來承擔社會責任,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企業的角度看,就是打造持續長遠的發展,把企業融入行業發展的整體。從企業經營方面,突破傳統經營模式,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我認為應該引領會員單位從產品品質、服務水平的提升,傳承發展,傳遞正能量。要回饋社會,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建租協副會長、北京華盛天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羅玲
李羅玲:國家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們行業發展的方向。若要高質量發展,我們企業制定發展規劃,共同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往前推進。
我們1993年就開始做行業租賃,那個年代供不應求,但是線性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行業發展,緊隨國家發展形勢,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就是要做好戰略。我們企業大多數是中小的民營企業,我們需要依據企業自身特點,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戰略,要清楚我們企業的資源、能力、優勢,找準產業鏈上的核心定位,突破發展。戰略不是畫大餅,而是要看市場發展。
要清楚我們的客戶是誰?細分賽道在哪?找出適合我們自己發展的發力點和賽道,順著這個賽道去發力,維護我們的客戶,滿足客戶需求,給客戶創造價值,這可能就是我們企業存在的價值。
構建核心競爭力 譜寫發展新篇章
張少芳:謝謝各位企業家對“高質量發展”理解,臺上的六位嘉賓,他們的企業各具代表性。他們從行業談到企業,包括談到了我們個人本身高質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定義。我們行業發展有高峰,有低谷,在行業發展下行的時候,如何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行業的未來將走向哪里?有請各位企業家為大家帶來分享!
孟廷檣:我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符合企業的發展特點,根據企業特點,確定運營管理模式,制定發展戰略,提升運營發展的水平,成為適合時代、適合行業、適合企業的發展之路。
張文遠: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勇者前行。加強團隊建設,保持團隊的專業性,做到賞罰分明,讓企業穩定輸出,走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朱興土:成本是我們的競爭力,保證時間成本、貨幣成本;差異化戰略,創新要圍繞降本增效;管理成本,要形成規模效益;流程改造,提升做事的效率;以“誠”為本,凝聚品牌的力量等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運乃建:我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營造稀缺、不可復制、不可替代的綜合能力。
應大成:隨著資本介入,規模已經不能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行業的低質低價競爭,企業面臨利潤持續走低。我們浙江維安在探索走輕資產運營的發展方式,整合資源,降本增效,與其他優秀企業合作,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資金優勢,發揮維安的專業化優勢,強強聯合,提升市場的競爭力。
李羅玲:走專精特新的道路,在細分領域,把企業經營得更出彩。靠關系、靠人脈,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組織核心,把我們企業的八大系統做好,市場營銷系統、戰略系統、財務系統、研發系統、人力資源系、供應鏈系統、經營系統、項目管理系統,圍繞這些系統,團隊協同作戰,持續發力,滿足客戶需求。要發揮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的作用,例如優化運輸半徑,我們公司由中心制向各項目制轉變,節省運輸成本,讓管理出效益。(中國基建物資租賃承包協會)
木材節約發展中心主任劉能文(左五)、中建租協會長喻迺秋(右四)與嘉賓合影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