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涪陵區一處,原先堆放的建材廢渣全部被清運,裸露的土地經復墾后撒上了草籽,如今已長出一茬茬喜人的青綠。然而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塵土飛揚的景象。從沙塵漫天的混凝土攪拌站到綠意盎然的畝畝良田,背后有著重慶市涪陵區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與行政部門協力保護耕地紅線的生動故事。
2022年5月,涪陵區檢察院檢察官在開展“公益訴訟助力鄉村振興”專項監督活動時,注意到一家混凝土攪拌站:站內廢渣堆成小山,灰色泥漿流入旁邊的莊稼地,馬路兩旁的草堆里落滿了厚厚的粉塵。經查詢,該企業有營業執照,但是主營業務里并沒有“加工、銷售預拌商品混凝土”這一項。沒有混凝土加工、銷售資質,為何能進行這項生產活動?
“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增加,自拌混凝土攪拌站應運而生。其生產的混凝土主要用于鄉村公路建設,而非用于建筑工地。”經詢問有關部門,檢察官了解到,與商業攪拌站對外銷售不同,自拌混凝土攪拌站屬于“自產自用”。建筑公司在承接鄉村公路建設工程后,為方便施工,可以經審批建設攪拌站,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但不得改變土地性質。
經查,涪陵區有12家自拌混凝土攪拌站存在經營范圍不符、未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未辦理環評手續等問題。涪陵區檢察院決定就此開展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并于2022年6月立案調查。
“我們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后才設立自拌混凝土攪拌站,現在為什么不合法了?”一位企業負責人道出了困惑。“首先你們的附屬工程已完工,不再具有保留攪拌站的條件和依據;其次這塊地是耕地,繼續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可能涉嫌非法侵占耕地。”檢察官回復說。
據此,該院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依法查處轄區混凝土攪拌站非法占用耕地、林地和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督促涉案企業及時恢復土地原狀。隨后,該院與鄉鎮政府和街道辦開展磋商,建議當地政府加大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持續加強屬地耕地保護工作。為取得當地群眾的理解支持,該院還邀請“鄉村鄉賢”和“法律明白人”進村入戶,釋法說理,村民們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
2022年8月,一場特別的圓桌會在涪陵區檢察院舉行。經磋商,該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決定深化與9個街道、鄉鎮以及4個相關行政部門的聯動,明確整改任務、范圍和方向。
整改,從最難處著手:復墾。相關行政部門邀請測繪公司對全部涉案土地開展“一對一”專業測繪,制定“一站一方案”的整治方案;對地面的生產設施設備、建筑材料進行拆除清運,讓負荷過載的土地“松口氣”。拆除水泥罐、敲碎焊接雨棚、鏟除硬化路面、清理砂石污水、推動土地復墾、播種草籽……經過數月的持續工作,12個自拌混凝土攪拌站被全部拆除,原本被灰色泥漿覆蓋的1萬余平方米土地,經復墾達到驗收標準,恢復耕種能力。(張博 舒靜婷 戴靖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