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建筑工地搬進電腦,用鍵盤和鼠標“起高樓、架長橋”,通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指導實際施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他們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
隨著屏幕上鼠標箭頭的不斷移動,眼前的大橋被邵滿柱不停翻轉、縮放,現實世界中的龐然大物頓時變得小巧可愛,大橋的結構和細節也得以被全方位呈現。
“BIM技術其實就相當于將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搬’進了電腦里……”湖南建投集團中湘智能建造有限公司內,28歲的邵滿柱邊操作電腦邊向記者介紹。伴隨著清脆的鍵盤和鼠標敲擊聲,一座跨度約20公里的大橋在電腦屏幕上拔地而起。
和現實世界中工程施工需要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等大型機械設備不同,一臺電腦就是邵滿柱“施工”的全部工具。
邵滿柱是一名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工作就是運用BIM技術對建筑工程數字建模,將二維的設計圖紙變成三維立體模型,達到“所見即所得”的效果。
“所見即所得”的好處顯而易見。一個工程往往涉及建筑、電氣、給排水等多個不同專業,由于設計圖紙是各自繪制的,很容易出現建筑結構和管線布置沖突的情況。運用BIM技術,施工單位可以提前發現設計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相應的處理預案。
“如果等到施工才發現問題,那就只能停工處理。不僅會導致工期延長,相應的人力和機械租賃等成本都將大幅增加。”邵滿柱說。
不僅如此,BIM技術還可以實現許多現實世界無法完成的操作,如日照模擬、節能模擬和人流疏散模擬等,從而指導實際施工。
2016年,湖南建投集團下屬湖南百舸水利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標澧縣河湖水網連通生態水利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34億元,工程內容包括新改擴建水閘、機埠、泵站15座,整治渠道和河道22公里,修建市政截污管道15公里,修復生態景觀23.8萬平方米,修建吊腳樓10棟。
項目工程復雜,涉及施工單位眾多,如果不提前進行施工模擬,工期很難保障。邵滿柱和團隊運用BIM技術對項目進行場地布置和深化設計,不斷優化施工流程,精確判斷其合理性。
同時,由于該項目大部分位于主城區,人流和車流密集。邵滿柱和團隊利用BIM技術進行交通導改,確定最佳施工方案,不僅確保了工程進度,而且降低了對周邊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最終,項目不僅按期竣工,而且工程質量大大提升,先后獲得湖南省優質工程、湖南省建設工程芙蓉獎,目前正在申報國家優質工程獎。
除了對施工問題進行前置化處理,BIM技術還可以實現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當所有的數據集成到一個模型上,那么從設計、施工到運維,再到拆除,每個環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個模型解決。”邵滿柱說。
BIM技術雖然好用,但操作起來并不容易。“不是輸入幾個參數就行了”,邵滿柱告訴記者,一個工程涉及所有構件都需要手動繪制,“由點到線再到面,跟現實世界繪圖差不多,只不過筆換成了鼠標和鍵盤。”
以澧縣項目中幸福閘建模為例。水閘由上游連接段、下游連接段和閘室3部分組成,光閘室就包括底板、閘門、啟閉機、閘墩、工作橋和交通橋等多個部分,每個部分又由若干構件組成……一個水閘大大小小構件多達上千個,邵滿柱用了整整一周時間才完成建模。由于很多零部件的形狀并不規則,需要切割處理,因此,建模員不僅要有絕對的耐心,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形象思維能力。
“數字建模如同搭積木,令人著迷。”邵滿柱第一次接觸BIM技術是在大二期間。他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但BIM還要求掌握計算機專業建模知識,于是他開始日夜鉆研,用功程度之深,以至于還參與編著了一本名叫《BIM鋼結構深化》的書。
接觸BIM技術6年來,邵滿柱不斷自我提升。2019年,他通過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獲BIM高級建模師認定。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行業信息化意識的增強,傳統的施工管理方式將發生顛覆式變化,BIM大協同時代即將來臨,做好職業規劃十分必要。”邵滿柱說。(楊佳俊 蘇爍)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