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嘉陵區河西砂石加工廠,位于四川南充市嘉陵區河西鎮唐家河壩下游大約3公里處,是由南充市嘉陵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交投公司)牽頭建設的大型砂石加工生產基地,占地380多畝,2021年4月開始建設,于2023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該砂廠已有20戶砂石企業入駐。
10月13日,一篇名為《四川南充市嘉陵區交投公司不作為5億投資沙石開采打水漂》的文章讓這家國有化運營的砂石加工廠陷入了輿論風波。
國有砂石加工廠
“產量低下”遭質疑
企查查信息顯示,交投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南充市嘉陵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國有獨資)百分百控股的國有全資公司。
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區交投公司不作為 5億投資沙石開采打水漂》一文中,作者列舉了包括廠區設計不合理、設備調試不及時、生產任務不達標、河砂不上岸等問題,控訴交投公司不作為。
文中,作者控訴廠區加工設備自9月調試至今,沒有一天正常運行,一個多月生產不到10萬噸砂石,成品料裝車設備無法正常使用,致使成品料無法銷售。
此外,該發帖人還稱,交投公司的生產任務是完成砂石開采量480萬方,折合1000萬噸,照現今的生產情況,達到500萬噸都非常困難,想要為嘉陵財政增收4億元的目標遠遠達不到。
10月14日,幾名河西砂石加工廠船主向媒體表示,河西砂石加工廠的加工設備確實一直處于“調試中”。
15日,河西砂石加工廠的一位船主向媒體透露,入駐該砂石加工廠的船企共有20戶,每戶船企基本按照三艘采石船、兩艘采砂船、一艘工作船、10到15位船工的配置進行采砂作業。而通常這樣的配置,每戶船企一個月需要支出近20余萬元。
“這些支出包括了船工的工資,以及油費、維修費等。”該船主認為,網上貼文所說,基本符合事實。
“以目前砂廠一天2萬噸左右的卸載量來說,一戶船企一個月卸載給砂廠的原料在1萬多噸左右。船企基本屬于虧本狀態。”該船主向媒體補充道,“按照他們九塊五一噸的采購價,我們的收入也就十來萬左右。”
上述其中一名船主稱,船企和該廠屬于勞務關系,只負責開采原材料,廠里以九塊五一噸的價格進行收購,然后以五十五一噸的價格對外銷售。
“他們后續的加工、生產和對外銷售,和我們沒有關系。但事實上,廠里一直都是在直接銷售原料,而非加工出售。”船主稱。
公司回應稱
“相關信息不屬實”
10月18日,媒體聯系到交投公司,一名負責具體業務的劉姓經理對于網上文章及相關船主的說法予以否認。該劉姓經理稱,網傳文章嚴重不屬實,區委宣傳部正在進行核實。
“我們正在對該文章溯源中,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劉經理認為,該文章最終的目標和訴求,是要提高船企的開采價格,同時降低砂廠的銷售價格。但這兩個訴求,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砂石資源是國有資產,對于這種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行為,我們肯定是不會滿足他們的。因為價格的制定都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程序制定的,不是某一個人或船企可以隨便制定的。”
當媒體向其了解文中提到的“相關設備是否一直處于調試”“是否一直都是直接銷售原料”“廠區卸載量是否沒有達到預期”等問題是否客觀存在時,劉經理稱,10月18日,當地電視臺已經來到廠里拍攝加工過后的成品料的銷售過程以及銷售狀態,并會制作相關新聞報道,將用正確的新聞報道,對網上的說法予以回應。
劉經理強調,砂石卸載量不是他們想卸多少就卸多少,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必須得在規定時間內,在規定地點進行卸載。
但劉經理同時表示,確實對卸載噸數沒有做限制。“但我們的生產都是按照規定來的,況且廠區是9月23日才投入生產的,他們(船主們)之所以在網上說這些,最終是想達到他們提高開采價格的目的。”
不過,一些船主向媒體反映稱,砂廠此前通知各船主9月1日便要開動各船只,做好開采準備,并于9月6日至11日進行了第一次的開采作業 ,此后直到9月23日才又開始進行開采作業。(鐘 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