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群眾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形成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街道多措并舉,使垃圾分類工作深入人心,切實提高轄區內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四方聯動宣傳深入人心
走進大港街道,各社區環境優雅,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識和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說起垃圾分類的好處,社區居民都會結合自己生活的變化聊上幾句,讓人感受到了居民們對垃圾分類的熟知和體驗。
“垃圾分類其實是舉手之勞的‘小事’,最重要的是好習慣的養成。”孫阿姨說,以前她也對垃圾分類了解得不多,但得益于垃圾分類宣傳員的一次次耐心宣傳,如今這件“小事”已成為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據了解,為增強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有效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及準確率,大港街道通過整合多方力量,充分發揮“社區、物業服務企業、黨員、樓棟長”四方聯動機制作用,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社區組織協同共治,廣大居民積極參與,34個社區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入戶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營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2022年以來,該街道共組織各類宣傳實踐活動950余場,發放宣傳材料8萬余份,入戶宣傳1.9萬余戶次,宣傳覆蓋12萬余人次,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88%。
撤桶并點提升分類質效
目前,大港街道在建成28座分類箱房的基礎上,分批次逐步實施“撤桶并點”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晨暉北里、福安里等11個小區已完成撤桶工作,將原有609個點位合并為126個,實現了定點投放,提升了分類質效。同時,抓實廚余垃圾前端減量,利用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就地處理廚余垃圾130余噸,將轉化產生的有機肥料一部分回饋給居民用于花草種植,一部分交由物業服務企業用于小區綠化,有效實現了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2022年,該街道共計分揀廚余垃圾2290余噸,回收再生資源60余噸,回收有害垃圾2220余噸,其中已撤桶小區生活垃圾回收量占總量的35%至45%。
三定一督引導源頭分類
借助大數據平臺監管,大港街道還對居民參與投遞情況、智能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實現智慧化計量、溯源,目前數據平臺已涵蓋大港街道各個小區,2022年有效追溯勸導居民4.5萬余戶。通過定時、定點、定人督導的“三定一督”模式,采取積分獎勵辦法,在常態化引導居民源頭分類上下功夫,2022年共計發放綠色積分卡5.6萬余張,發放獎品、禮包3.1萬余份,獲益居民2.7萬余人。
同時,借助執法力量進行有效勸導,按照《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對沿街商戶、餐飲企業及公共機構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嚴查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一年多來,執法部門對街道轄區內各類單位開展垃圾分類檢查1000余次,對違規投放及不按規定設置分類容器的單位和個人處罰29起。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分類是對傳統垃圾收集處置方式的改革,是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把有用物資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小區衛生整潔了,環境漂亮了,居民素質提高了,城市更加文明了。在大港街道,愛護環境日益成為居民的自覺行為,廣大居民從日常生活入手,使生活垃圾分類逐步成為生活好習慣。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