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資料是每一項工序開展的文件形式,從工程的立項開始直到項目完成,工程建設的各個過程都有“資料”的參與,完備的施工資料不僅可以作為評估項目質量的參考,還是項目建設每一步精細施工的證據,更可以為即將建設的工程提供歷史借鑒和參考。中國二十二冶時代置業公司從夯實基礎、開拓創新、明確方向三方面入手,構建資料管理“全流程”。
夯實基礎。施工企業的資料管理涉及的內容多樣,包括文字類資料、影像信息資料和實物資料等,本身具有繁瑣性,實效性,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工程,管理者不同、施工內容不同,具體要求也不同,因此要形成適用于全部工程專業的、覆蓋面廣的資料管理制度,就要加大制度執行,加深管理效力,讓在資料涵蓋的信息和數量與實際施工情況對等。在施工期間涉及各專業的資料都比較多,所要求的送檢、報驗、制單都有所不同,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組卷,使得資料既內容全面,又避免繁瑣冗雜,體現出機制化與流程化,最終實現通過健全的資料管理制度督促各項工作按既定要求開展,為工程建設提供一定的約束力。
開拓創新。雖然資料管理已經有了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性強的軟件支撐,但還應再加強實際參與人員的操作執行力,把各部分工作做到細致入微,凸顯出資料管理的層次性和高效性。一個項目在開始施工前便應該由專員結合具體施工內容收集有效信息,創建分門別類的整理依據,明確歸檔范圍,建立完善的臺賬內容,然后把資料管理工作貫穿于建筑實體進展的每個階段,收集記錄綜合資料、分項施工資料、工程技術資料等體現各工序每一步工作的實際數據。應該指出在一些特定的方面可以發揮創新性,與時俱進地通過相關軟件對資料加以整理,實現數據化的資料管理。
明確方向。就資料管理工作的意義而言,很大程度上是在向管理者展示工程各項任務的完成度,因此實施者要打開與管理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結合他們關注的重點才能保證資料切合實情,更好地顯示資料管理水平。要知道資料實施者即是直接的整理者又是第一接手人,對于整個資料的完整性起到直接的作用,而資料管理者即業主及監理等人員,主要是發揮監督職能,兩者的溝通交流信息會直接反映在資料上。而且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諸多方面都需要資料管理者的同意才可以進行,因此要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強化與之的溝通交流,能夠提高資料管理效率。(馬清秀)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