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熱播劇《蓮花樓》讓很多人都記住了蓮花樓這個名字,但鮮為人知是的電視劇原著小說作者藤萍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廈門女作家,而在廈門同安青山深處真有一個蓮花村,村里真的有一座蓮花樓。
電視劇中的蓮花樓是一座由馬拉動的精巧可愛的木房子,而蓮花村里的蓮花樓則是一座閩南古厝——同字厝,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蓮花綻放
《蓮花樓》這部劇和廈門頗有緣分,劇中飾演“喬婉娩”一角的陳都靈是廈門演員,《蓮花樓》則改編自藤萍20年前創作的小說《吉祥紋蓮花樓》。
2000年,還在中山大學法律系上大一的藤萍以《鎖檀經》出道,此后相繼出版《吉祥紋蓮花樓》《九功舞》《紫極舞》等作品,被讀者賦予“俠情天后”的稱號。大學畢業后她成為廈門的一名民警,在休息時間堅持創作,至今已創作小說四五十部,并在2022年獲得第四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
一切看似偶然的巧合,都是某種必然,離不開堅持和努力。正如蓮花村,曾經偏遠靜默的小山村,如今已是舊貌換新顏,悄然綻放,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典范。
今年的中秋遇上國慶雙節假期共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堪稱史上熱度最高的黃金周。蓮花村憑借獨特的自然風光、濃郁的藝術氣息、深厚的傳統文化,吸引著許多市民游客前往體驗。
蓮花村目前有50多棟保存較好的閩南古厝,古建筑資源豐富。在這里,可以漫步在紅磚古厝里,慢慢探尋閩南特色的紅磚文化。
來到蓮花村,怎能不賞蓮?蓮花世界種植有全世界600多個品種的荷花、睡蓮、植物、有機蔬菜,可以觀賞到顏色各異、千姿百態的蓮花,例如香水蓮、金剛蓮、千瓣蓮、胎生睡蓮等觀賞品種蓮花,也可以坐在大王蓮上體驗“水上漂”。
古窯公園是利用廢棄古窯建成的文創園區。以前,這里燒制閩南紅色磚瓦,如今,這里成了研學的最佳場所,游客不僅可以到這里參觀古窯遺址,也可以當一回藝術家,親手制作陶瓷。
利用閑置糧倉改建而成的無界藝術館,訴說著藝術家對家鄉的眷戀。在這里,藝術家們扎根鄉村,以蓮為題,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相比熱門景點的擁擠,越來越多人傾向選擇到鄉村中賞自然、訪古建,體驗傳統文化,享受悠閑慢時光。蓮花村位置雖然偏遠,但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以藝術激發鄉村活力,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古厝新生
今年年初,趙麗穎以泉州蟳埔女“簪花圍”造型登上某時尚雜志開年刊封面,瞬間走紅網絡,“簪花圍”頻頻出圈。明星效應加持國家級非遺,不僅帶火了泉州旅游,也帶動蟳埔女民俗文化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歷史悠久的閩南漁女文化。
“未有廈門,先有同安。”廈門的閩南文化在同安。同安迄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物資源,現存約500處不可移動文物古跡散落鄉村。其中,建筑布局靈感來自地名“同”字形態的同字厝,更是廈門乃至閩南獨一無二的閩南傳統建筑代表。從高空往下俯瞰,同字厝的建筑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同”字造型,如何讓這座裝滿歷史和人文故事、濃縮中西方建筑傳融入當代生活方式,引領新的風尚,成為值得關注和思考的議題。
今年6月,根據國貿控股啟動蓮花村同字厝活化的工作要求,國貿地產商產文旅深度挖掘古厝文化價值,以“國風十里·藝呈蓮花”為主題,以“古厝古風藝人文”為定位,引入非遺、民俗、文化、休閑等業態,探索古厝活化的新模式,致力于將古厝文化傳承與幫扶需求有機融合,煥發古厝生機活力,繪就“場景沉浸、藝文養心”的微度假目的地。
9月底,同字厝活化工程完美完工,亮化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亮化改造后的同字厝絕美亮燈,一場特別的“村晚”——2023海峽兩岸中秋賞月歌會在此璀璨上演。
2023海峽兩岸中秋賞月歌會主會場能夠設在同字厝,正是源于對古厝的活化利用。晚會首次把攝影棚搬進古厝,廈門衛視及數十家媒體平臺直播,收獲千萬人氣。
白冰冰、張秀卿等臺灣藝人助陣,融入特色流水席、南音、歌仔戲、答嘴鼓等閩南元素,兩岸一家親,共賞一輪月,一場多元交融的閩韻文化盛宴精彩呈現。
與日月星辰為伴,任由時光斑駁,同字厝在歲月的變與不變間,靜水深流,待一知己,煥發新生。
文旅振興
古厝煥發“新生機”,背后有國貿地產持續投身鄉村振興的身影。
同字厝背依蓮花山,右擁大企山,蓮花溪自東南邊潺潺流過。同字厝建造于1934年,是近代同安“豪紳”葉定國的故居。遠望同字厝,彎曲翹起的燕尾式屋脊,搭配上湛藍天空,氣勢磅礴,景色誘人。近看同字厝,紅磚飛檐、白石墻裙、水車堵、草花帶、水彩繪畫等,不同排列砌筑,集閩南傳統民居建筑藝術之大成。
深入調研蓮花村歷史,查閱同安志、蓮花志,尋找名人軼事、文化史跡,深挖人文底蘊后,團隊提煉同字厝活化主題,以傳統文化為主題,兼收并蓄文化藝術之精華在蓮花村同字厝呈現,賦能古厝活化之意。
面對同字厝位置偏遠、周邊可串聯的景點少,業態相對較單一,缺乏餐飲和住宿、游客滯留時間短等問題困難,國貿地產商產文旅這個“大管家”深挖家底,頻亮絕招。
對夜景亮化進行改造提升,對室內布展進行展陳設計布置,對后廣場進行施工改造,并廣泛招商植入豐富的在地文化業態和消費場景,打造“以場景浸沒,以藝文養心”的微度假目的地。在這過程中,團隊層層克服了文物修繕審批難,古厝招商難,文化業態落地難等重重困難,最終落地項目。
其中,招商工作是重中之重。團隊廣泛對接各類文化企業及商家、全力招募文創手工、在地非遺及工匠大師入駐,尋找各類工匠藝人。組織召開招商會議、對接文化商家、陪同考察,外出拜訪招商,收集各類文化展品,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保持熱情和投入精力。
為宣傳和傳承“同”字文化,團隊還特別為同字厝開發“同喜月餅”“同心茶禮”“同一佳釀”等文創禮品,并積極參與文博會、98投洽會等活動,展示同字厝活化案例,推廣農文創產品。
同字厝在國慶期間正式對外開放,舉辦“登蓮花樓,品同字厝”主題活動,特邀同安“民間工匠樂團”為游客帶來精彩的表演,傾情演繹陶笛、洞簫、古琴、手鼓等民間樂器,讓游客切身感受民俗古韻的魅力,現場教學更一度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更有網劇拍攝、玩轉手工木榫卯、觀茶藝表演、體驗元宇宙拍攝、對話書法名家、賞燈光秀、品云頂茗茶、厝上咖啡、逛古厝集市等活動嗨聚同字厝,使游客共赴一場美好之約。
集聚非遺、民俗、休閑等文化業態,同字厝活化讓古厝煥發新生命力,激活鄉村旅游,吸引許多市民游客紛紛前去打卡。“同字厝這個地方將成為文化人種草的打卡點”,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廈門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何光喜評價道。
發揮國企優勢,履行社會責任,同字厝活化是國貿地產以“文化+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繼田園竹壩、悠然鋤山后實施幫扶工作的又一實踐成果,更是古厝成功活化的鮮明案例,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創新了新形式。
過全方位招商,同字厝目前已引進非遺手工、民間匠人、數字科技、咖啡茶飲等24個商家、41個業態入駐。未來,同字厝活化還將植入文旅研學團建客群、文化主題活動,并開發網紅消費業態,助力長遠持續性運作。
古厝已在蓮花深處綻放,靜待美好相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