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河南省財政始終堅持科技興農、科技惠農、科技富農,精準把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結合點,統籌安排資金11.2億元,聚力支持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引導科技力量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服務下延,為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面向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強化技術創新支撐。堅持把產業需求與科研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安排專項資金4183萬元,支持優質專用花生新品種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花生智能農機降塵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究等16項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實施,推動糧食安全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攻關,提升農業技術原始創新能力。聚焦聚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加速推進創新服務平臺落地落實,安排資金2.53億元,支持生物育種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中原農谷高水平建設,有效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真正把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業發展硬支撐。投入資金3000萬元,推動建立小麥、水稻、玉米等17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支持培育119名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及其團隊等科研人才,以科技創新破解產業效益低難題,有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發揮縣域綜合集成優勢,織密技術推廣網絡。堅持把縣域作為統籌農業科技服務的基本單元,統籌資金2.4億元,支持52個市縣圍繞本地優勢產業培育科技型特色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加大重大引領性技術和農業主推技術示范推廣,有效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在縣域集聚,不斷提升縣域產業鏈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推動實施院縣聯動共建機制,安排資金3771萬元,選派61個省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307個縣選派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服務行動,支持洛陽農林科學院等單位848名科技人員參與“三區”人才支持計劃,促進種業技術成果轉化,指導農民運用綠色技術、選育高產品種。
三是緊貼農民轉型增收需要,延伸技術服務觸角。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服務理念,籌措資金1.8億元,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加能手、農村創新創業者、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等農村人才培育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農技推廣特聘計劃,從鄉土專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能手中招募特聘農技(動物防疫)員,深入開發當地農民創新能力。聚焦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安排資金3.4億元,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和供銷合作社等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服務帶動規模經營發展,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實現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