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郭小平 吳銀華 ) 建筑業是蘇中地區共同的優勢產業、金字招牌。建筑行業有句話,“全國建筑業看江蘇,江蘇建筑業看南通”。
2月3日,南通市召開全市建筑業發展大會,這是時隔5年后,南通再次召開“建筑鐵軍大會”。此次大會旨在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化“建筑強市”建設,全面匯聚起打造“新時代建筑之鄉”,再創南通建筑業黃金時代。
建筑業是南通市一張靚麗的名片,南通建筑鐵軍聞名遐邇。南通建筑業作為南通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長期以來緊緊圍繞“加快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這一主線,不斷推動建筑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保持了持續穩定、綠色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迄今共奪得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122個,獲獎數在全國設區市中名列第一,為“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建筑業始終是南通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南通市市長吳新明介紹,自20世紀50年代起,幾代南通鐵軍踏遍大江南北,遠征海外市場,僅僅上海,就有15%的超高層建筑出自南通鐵軍之手。上海市南通商會會長、上海森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其回憶,30多年前,10萬南通建筑鐵軍跨越長江、參與上海建設,為上海大變樣貢獻了南通人的聰明才干。
南通四建展廳內陳列著33座魯班獎“小金人”
華麗轉身,向高附加值領域拓展
“南通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建筑之鄉,項目遍布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超210萬。”今年南通兩會期間,市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南通市稅務局督辦佘元原在小組會議上列出了一組建筑業的數據,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破萬億,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位列全國設區市前列。全市建筑業總戶數達4.72萬戶,占全市登記戶的8.82%;2022年新增建筑業8348戶,占全省新增總量的7.88%,新增企業數也連續多年位列全省前列。全市共擁有特級資質建筑業企業25家,約占全省特級資質企業數量的三分之一,居全國設區市之首。2022年貢獻稅收總量超百億,約占全市稅收總量的14%左右,穩居行業稅收貢獻第3位,僅次于制造業和房地產。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南通建筑業也主動華麗轉身,正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由傳統方式向綠色裝配式轉變,業務領域由以房建為主向軌道交通、新基建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佘元原認為,隨著“全國智慧建筑先行區”品牌的逐步樹立,南通建筑業將借勢持續開疆拓土,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建筑產業創新策源地和集聚地。
南通地鐵一號線05標由通州建總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市住建局建筑行業發展處處長趙衛東介紹,2022年,我市有5家單位申報創建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截至目前,南通已擁有5個國家級裝配式示范基地、23個省級示范基地,先后被評為省級建筑產業示范城市和國家級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
難能可貴的是,近20年來,特別是進入“十二五”以來,南通建筑業一直保持快速成長。數據表明,除2015年持平以外,南通建筑業其他年份的平均增長率都在兩位數,10年前南通建筑業總產值在全省占比不足20%,2021年已經上升到了25%,2022年更是超過全省建筑總產值的1/4。“十三五”以來,南通建筑業總產值規模一直保持平穩增長,2020年全市建筑業總產值9740億元,在全國設區市中排名第一。2022“中國企業500強”中,南通有7家建筑企業上榜;2022年公布的江蘇建筑業“百強企業”榜單,南通17家企業進入前50強,第一、第二名都花落南通。
建設中的南通萬豪酒店 (資料圖 張衛國/攝)
南通建筑業何以長期穩定發展而經久不衰?參與制定南通建筑業發展五年規劃的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陳敏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筑產業發展。全市連續5年舉辦智慧建筑(城市)國際創業大賽,促成民營企業參與南通市軌道交通“聯合體”施工和市政高架橋等工程建設。二是南通建筑鐵軍品牌知名度較高。三是未雨綢繆,走多元化發展之路。早在20世紀90年代,南通四建集團、啟東建筑集團、江蘇龍信集團等一批建筑龍頭企業就居安思危,開始謀劃、實施多元化發展之路。四是裝配式建筑發展全省領先。形成了以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NPC)為代表的、在全國領先的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
龍信集團承建項目
集聚向外,深耕主業做精做強
春節臨近,總部位于南通啟東的江蘇啟安建設集團好消息連連,繼2022年12月該集團簽訂了約15億元大單,向2023年元旦送上一份厚禮后,進入2023新年10多天來,該集團和信達生物制藥(杭州)有限公司簽訂杭州生產基地項目凈化裝修工程合同,還簽訂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花木行政文化中心項目、峨眉山市疊川威士忌灌裝線項目、江蘇先盛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創新藥生產基地之凈化工程項目等5個合約。董事長殷煒東高興地說:“這是2023年春節的最好賀禮,也是我們企業長期以來轉型升級的新收獲!”
江蘇啟安建設集團董事長殷煒東對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謝
“南通建筑業顯著的特點是‘高大上’企業集聚,并且堅持向外發展不輟。”南通市住建局調研員張敬東介紹,長期以來南通建筑業的持續發展壯大,“高大上”優質企業的支撐作用明顯。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行業發展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市場、人才、技術、資源等發展要素基本聚集在大型優質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大多數都形成了自己的發展特色,業內稱贊他們專業能力完全可以與央企媲美。
統計表明,南通25家特級資質企業創造了行業約60%的產值,特級、一級企業貢獻的產值占全市建筑業的88.5%,10%的大型企業的產值行業占比高達90%。另外,南通建筑企業發展絕大多數是向外拓展不輟,全市建筑企業85%的業務在南通市以外,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南通鐵軍”的業務足跡。
南通四建承建的江蘇省政務服務中心二期工程獲評2021年“魯班獎”
“十三五”以來,南通建筑企業成功開拓了以色列、印度、蒙古等11個國家的建筑市場,年均營業收入13.3億美元。2018年,南通建筑企業承建的剛果(金)政府項目和迪拜萬麗中心酒店項目獲境外魯班獎。2017年,以色列開放國內房建市場,面向全球招標6家建筑承包企業,江蘇龍信、江蘇順通等5家企業先后入圍,江蘇中瀾入選對以勞務合作試點企業。
南通四建承建的南通國際會展中心工程獲評2021年“魯班獎”
“轉型升級不轉行,多元發展不越界。”張敬東介紹,南通四建、南通八建、啟東建筑等南通建筑企業的“常青樹”,成功經驗是轉型早、走上多元化經營之路,但它們都沒有跳出“建筑”這一行,沒有離開主業,而是在深耕主業基礎上蓬勃發展。
加快轉型,全面進階“全能冠軍”
兔年春節臨近,許多人已經在忙著準備年貨,而此時在南通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幸福車輛段及平臺建設工程的工地現場,來自南通建工集團的地鐵建設者們一如往常忙碌,為南通地鐵2號線的今年如期通車貢獻著“鐵軍”力量。
通州建總集團有限公司軌交項目部工人施工南通地鐵一號線05標
2022年11月10日,南通軌道交通1號線順利通車。與770多萬南通市民同樣激動的,是中南土木、通州建總等30多家參與建設的南通本地建筑企業。這個南通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施工管理運營最復雜的基礎設施項目,有力促進了南通建筑產業由“單打冠軍”向“全能冠軍”升級。
由于歷史原因,南通建筑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房建與市政兩個單項上。進入發展的新階段,如何在國內外建筑市場的大變局中開新局、育先機,實現從“大”到“強”的轉型升級?南通建筑業不斷搶抓機遇,在奮斗中探索轉型之路,由傳統業務領域逐步向軌道交通、水利、電力、電信等國家重點基礎設施投資領域拓展業務,從傳統的施工“一枝獨秀”向現代的勘察、設計、監理、裝備制造、材料生產大建筑全產業鏈“全面崛起”。
南通市住建局副局長華偉向記者介紹,南通建筑企業未雨綢繆,早在20世紀就開始轉型升級,走多元化發展之路。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全市建筑企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管理部門鼓勵和扶持大型建筑企業與央企或大型國企采用聯合體方式拓展業務領域,成功促成南通10家民營企業參與南通市軌道交通、高架橋工程,南通建筑企業向基礎設施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拓展步伐。
江海大道東延高架通車
南通建筑企業一直是行業科技創新的領頭羊,裝配式建筑發展勢頭強勁,“十三五”期間,南通市以及海門區、海安市建成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南通市及海門區被列為全國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形成了以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NPC)為代表的全國領先的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全市擁有覆蓋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的示范基地,其中包括5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基地、3家省設計研發基地。全市登記的裝配式混凝土構件生產企業60余家,年產能超200萬立方米,規模居江蘇省首位。
啟東市建筑機械廠車間
發展綠色建筑,關系著低碳節能,關系著可持續發展,南通建筑企業一直當仁不讓持續發力。目前,我市建筑企業實現了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100%,新建建筑全面執行65%以上節能設計標準。新建新墻材項目數和新增板材產能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新墻材竣工面積1195萬平方米,16家企業成功申領綠色建材三星標識。全市建筑企業擁有省級技術中心31家,總數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建筑企業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3項。
2014年,南通率先在全省成立南通市智慧建筑產業研究院,促進26個獲獎項目在南通落地發展,目前全市有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企業222家,其中一級資質的企業34家,規模及數量位于全省前列。由南通企業發起的“筑材網”“筑集采”兩大建材電商平臺入駐供應商合計超7萬余家。
“南通市委市政府對南通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一直非常重視。盡管受外地某些知名房地產企業影響,我市部分建筑企業也面臨一些階段性困難,但從面上來講,全市建筑業仍然呈現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這種態勢,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本身也是市場競爭法則的一種體現。今后,南通將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民營建筑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約束激勵機制;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鼓勵企業強化工程設計能力,培養以核心業務為主的產業鏈的組織協同能力;加快推進建筑業供應鏈金融示范區建設,為南通建筑業奮進新時代創造新輝煌打下堅實基礎。”華偉自信地表示,剛剛過去的2022年,南通建筑總產值超2021年已成定局,總量繼續位列全省設區市第一,南通建筑鐵軍將矢志不渝加快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持續發力,扎實推進“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綜合實力,由“建造大市”向“建造強市”持續邁進。
縱有疾風起 看南通鐵軍如何轉型升級
南通是聞名遐邇的“建筑之鄉”,建筑業是南通人一向引以為豪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富民產業,許多外地人是通過全國各地的南通鐵軍和建筑工程認識和了解南通這座城市的。南通“建筑鐵軍”屢創輝煌,數十年來一共捧回122個魯班獎,在全國設區市中遙遙領先。同時我市建筑業吸納就業作用顯著,支柱產業地位不斷鞏固,對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受外地某些知名房地產企業影響,近年來我市部分建筑企業也面臨著一些階段性困難,但總體來看,南通建筑業呈現出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并沒有改變。而且記者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正在朝這一方面邁進。經歷過市場風雨的“南通鐵軍”,逐漸涵養出聰明智慧、吃苦耐勞、求真守信的“韌”的品質,這是南通鐵軍鮮明的底色。
記者近日走訪了一批南通建筑企業,這些企業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重視改革發展、依靠科技創新,持續轉型升級,不僅渡過了難關,還為今后規避市場風險、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新的堅實基礎。
面對新一輪的激烈競爭,南通鐵軍要立于不敗之地,首先必須堅持品牌發展戰略,樹立精品意識,擴大“南通鐵軍”品牌在國際國內穩扎穩打、逐步生根。其次,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努力提高建筑業科技含量。第三,鼓勵優勢企業通過跨地區跨行業收購、兼并、重組等形式做大做強,向大型項目管理公司和工程總承包企業過渡,打造南通建筑“聯合艦隊”。同時,還必須積極探索進一步與“國家隊”深化戰略合作,向城軌、隧道、高架等高附加值領域繼續進軍,形成傳統與新興、高端與低端、主營與兼營共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更大力度推進,省內區域協調發展布局更高水平實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更快節奏建設,南通建筑業已經站上轉型升級的絕佳“風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市建筑業應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矢志不渝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向著“建造強市”的目標不斷前進。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