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湖南寧鄉:楚溈大地春耕忙 端牢“飯碗”底氣足

2023-03-17 19:10:03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田甜責任編輯:王富亮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釋放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信號;今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發展,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目標,聚焦鄉村振興主題。兩份文件的字里行間,繪就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新時代“三農”工作號角聲聲、催人奮進。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不誤農時、方能豐收,做好 “三農”工作,要開好局、起好步,春耕備耕是關鍵,寧鄉作為糧食生產大縣(市),糧食生產占全長沙的三分之一,深諳這其中的道理。早早開始動員部署,明確了全年糧食生產的“工作任務”,列出了“責任清單”,千方百計抓面積、提單產、優品質、強保障,行動力拉滿。

湖南寧鄉:楚溈大地春耕忙,端牢“飯碗”底氣足

  春到三分暖,農時不等人。眼下,春耕備耕進入關鍵時節,筑埂機筑路,農用機在田間穿梭,開壟起行、清淤通水、備肥備種育秧,荒地被喚醒、農資保障足,楚溈大地一幅生機勃勃的農耕畫卷徐徐打開。

  鼓足干勁,開啟農事“新思路”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一直以來,寧鄉的糧食生產一直是穩步發展的,即便在去年面臨旱情“大考”之下,寧鄉仍然完成了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糧食播種面積161.75萬畝、糧食總產量72.5萬噸。持續發力規?;a經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種糧大戶創業支持、農業供應鏈整合等,寧鄉闊步前行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農業更有前途、農民也更有盼頭。

湖南寧鄉:楚溈大地春耕忙,端牢“飯碗”底氣足

  打造高標準農田,提質增量。2021年寧鄉建成高標準農田8萬畝,2022年又增加8萬畝......在寧鄉,“巴掌田”“斗笠田”在逐年減少,通過大力推進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打破土地細碎化制約、將各農戶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讓小田變成大田”,田塊面積變大、耕種面積增加,農業效益隨之增長。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小田變大田,實實在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加足馬力。

  推動土地流轉,農村生產力進一步解放。農民把土地“交給”種糧大戶,避免土地撂荒的同時,還能增加一份收入,而種糧大戶通過規?;a經營,實現了“豐收”,兩全其美。寧鄉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經驗,做出了示范。

  雙江口鎮雙福社區的種植大戶胡放于2022年流轉了775畝水田種雙季稻獲得豐收,產糧近600噸,銷售額超過140萬元,“今年準備增加百來畝,現在早稻翻耕和育秧工作都在緊張有序的籌備中。”

湖南寧鄉:楚溈大地春耕忙,端牢“飯碗”底氣足

  全市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面積達到39萬畝以上,集中打造3個500畝再生稻試驗區,打造套種大豆百畝示范片,打造10個水稻“早專+晚優”萬畝示范片區(其中省級萬畝示范片一個,長沙市級“四高”示范片一個,寧鄉市本級示范片八個)......

  2023年,寧鄉啟動了早稻集中育秧、開展再生稻試點、發展旱糧作物等系列探索,并推廣鎘低吸收新品種試驗,推廣標準化生產,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模式,圍繞“土地”做文章,提升耕地“面積”、糧食產量與質量,提升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科技化、綠色化水平,交出了農業現代化的“寧鄉答卷”。

  科技助農,解鎖春耕“新姿態”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在寧鄉,高科技賦能農業生產,科技助農成為常態。

  “機械化”已經成為了現代農民的“標配”。湖南璞京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何燦輝通過運用新型筑埂機讓水田筑埂實現機械化作業,覆土、成型、壓實在一次作業中完成,埂實、線直、表面光滑,抗水滲泡;寧鄉市灰湯鎮花果山村的80后小伙王新宇的廠房里,耕田機、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烘干機等農機設備一應俱全。

  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不斷迭代更新的農機設備,讓寧鄉大地呈現出一派現代農業新景象。

  更智慧的生產模式在農業領域日臻成熟。集約高效的智慧育秧模式推動了春耕生產更加高效,“原來管理要十個人,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就足夠。”智慧農業育秧工廠負責人姜超說,通過手機登上智慧農業管理平臺,用戶可以隨時查看秧田的實時情況,可點擊操控秧田自動噴灌系統,來控制秧田溫度和濕度,并進行追肥、調酸等秧田管理工作。

  “智能化”工具和手段運用愈發廣泛。寧鄉的農民不僅能用一臺手機開啟對農場各項機械設備的運營和管理,也善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智慧控制系統等新技術,服務于耕、種、管、收各環節。而在無人駕駛拋秧機、無人植保機、輕型三角履帶拖拉機等一系列“新潮”工具的使用上也走在了前列,作為農業大縣,寧鄉一直是現代農機推廣、使用、普及的“主戰場”。

湖南寧鄉:楚溈大地春耕忙,端牢“飯碗”底氣足

  引進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寧鄉現有農機具6549臺。同時,專業技術力量的保證上也“花了大力氣”,派出技術人員走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解決春耕備耕中的技術難題,開展技術培訓,今年已舉辦了培訓班38期,培訓各類人員近3000人。寧鄉今年還成立了24個早稻生產工作組,在積極引進推廣高新實用技術、提高新技術的普及率等方面深入開展工作。

  守好耕地“命根子”、牽牢科技“牛鼻子”、開動農機“鐵疙瘩”,寧鄉解鎖了春耕“新姿態”。

  精細服務,干出務農“新氣象”

  這段時間,在寧鄉綠油油的廣袤鄉村,“紅馬甲”隨處可見,開展糧食生產宣傳,深入田間、溝壑幫助種植大戶開展溝渠清淤除雜、機耕道維護......黨員“三亮三比”助力農業生產,志愿者、種糧大戶、群眾代表等齊參與,寧鄉勾勒出一幅別樣的“春耕備耕圖”。

湖南寧鄉:楚溈大地春耕忙,端牢“飯碗”底氣足

  而這只是寧鄉精細服務的一個“縮影”。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不管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出臺系列農業支持政策,亦或者做好物資的充分儲備、農業技術人員就田間管理開展指導、做好抗洪抗旱抗凍等系列工作,無一不體現出寧鄉對于“三農”的精細服務水準。

  2023年,寧鄉的目標非常明確,計劃糧食生產播種面積160.6萬畝,為此做好了充分的物資儲備,全市儲備早稻常規稻種子212萬公斤、早稻雜交稻種子11萬公斤、農膜8萬噸、秧盤1100萬片、育秧基質1.6萬噸,農藥、尿素、肥料等均儲備充足,對農機也進行了全面維修保養。同時,新建的5座育秧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全市育秧中心數量達到38座,單季育秧能力達10萬畝。

  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在寧鄉也是如此,今年寧鄉出臺13條糧食生產獎補措施,并統籌資金2.58億元,鍛長板、補短板、優機制、守底線,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提升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寧鄉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并且創新工作方法,把糧食生產工作納入市對鎮(街道)、各鄉鎮(街道)對村(社區)年度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早稻生產期間,寧鄉還嚴格執行“一日一調度”“一日一排名”制度,必要時提請“末尾約談”。這樣的工作態度與節奏,也從制度與管理層面,保障了“三農”服務的精細與精準。

  在寧鄉,有這樣一個春耕“特寫”:花明樓鎮的田間地頭,許多村民在田間擺秧盤、壓泥、撒種子、支棚子、蓋地膜,“90后”黨員謝鑫駕駛翻耕機在田間穿梭作業,他負責的欣鑫農機服務合作社育秧密室,育秧盤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下線。他改善耕地150余畝,流轉土地1100余畝,帶著30余名村民靈活就業,每人每年平均增收約1.5萬元。

  這種“特寫”,在寧鄉的其他鄉鎮也能輕易“抓拍”。新興主體百花齊放、新型產業百家爭鳴、新型服務百舸爭流,寧鄉有底氣端牢“飯碗”,有信心把糧食生產責任扛牢在肩。(田甜)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