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戰略的調整,防腐蝕產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產業化、工業化、機械化的基礎上不斷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作為全國防腐蝕施工主要起源地的安徽省蕭縣,經過50多年的砥礪前行,從最初的“小化工”,到如今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能源電力等行業,逐步形成了規模、品牌、人才、技術等方面的顯著優勢。“蕭縣腐蝕控制”已成為蜚聲中外的知名品牌。
腐蝕控制產業是安徽省蕭縣的一大產業品牌,已成為蕭縣向世界推介自身的窗口。蕭縣防腐蝕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面臨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核心技術攻關等挑戰的情況下,致力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上世紀60年代末,黃河故道邊的農村手工業能人組成了一支支油漆隊,開始艱苦創業,這便是蕭縣防腐蝕業的開端。1978年,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施工隊伍迅速由小做大,由大做強。至1985年,蕭縣防腐產業雛形初現,防腐施工領域也從最初的化工行業拓展到油田、水電、冶金、化工等領域,施工隊伍遍布國內十多個省、市、自治區。
自1990年起,蕭縣防腐行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有二級、三級防腐公司30余家,300余支規模較大的工程隊活躍在全國各地,業務擴展為防腐、保溫、安裝、建筑、裝飾、筑路、防水等7個門類,先后獲得省級以上獎項50余項,躋身“全國防腐四強縣”。1996年,架空管道陰極保護技術獲巴拿馬國際金獎。1999年,蕭縣防腐蝕業產值達到8.8億元,國內防腐業務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在海外10多個國家開辟了市場,開創了我國發展防腐蝕業區域經濟的先河。
1997—2000年,蕭縣連續4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10月,蕭縣被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命名為“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2008年,蕭縣防腐蝕業總產值達到41億元,從業人員12萬人,業務范圍拓展至8個門類,成為了蕭縣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2009年4月,蕭縣承辦第四屆中國國際腐蝕控制大會,2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國際防腐蝕大計。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蕭縣腐蝕控制產業逐步走上專業化、規?;C械化、現代化之路,形成了從科研教育、設計咨詢、產品生產、工程施工到檢驗檢測、管理維護的產業鏈,完成了由單純施工型向業務綜合型的轉變,呈集群集聚發展態勢,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裝備水平全國領先,服務領域覆蓋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國防等多個行業,參與建設連云港核電站、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國家重大工程,國際市場拓展到沙特阿拉伯、泰國、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隨著國家出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工業領域向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等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蕭縣防腐蝕產業積極與大院大所合作,著力促進節能環保、資源利用、技術改革,持續推進防腐蝕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蕭縣發揮“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品牌優勢,積極完善本地產業鏈,努力實現產學研用協同發展,以防腐蝕施工帶動配套產業發展。
近年來,蕭縣腐蝕控制產業成果斐然。蕭縣龍鑫防腐蝕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多家相關生產廠家簽約,初步形成了本地材料供應鏈;創立安徽龍耘建筑科技公司,目前持有13項專利,已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開發了“防腐界”APP,現正與中國礦業大學對接,擬成立新材料、新科技研發中心;謀劃在蕭縣化工園成立新型防火防水涂料公司,建設保溫材料生產基地……
蕭縣以資源要素為支撐,強化腐蝕控制產業保障。在蕭縣腐蝕控制中心創辦蕭縣建筑防腐職業培訓學校,并與宿州市建筑業協會合作,在蕭縣開展“八大員”培訓,為全縣防腐蝕施工輸送技術型人才。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蕭縣立足自身優勢產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堅定不移推進防腐蝕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在“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品牌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助推支柱產業加速崛起。(吳昊 周丹)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