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臨朐之美在鏡頭中定格,翻看臨朐人的朋友圈,刷屏率最高的是臨朐的山與水,大美臨朐麗質天成,更不乏后天努力。
說文化,這里是全國文化模范縣,北辛、大汶口、龍山等文化遺址64處,齊長城、東鎮碑林等各類文物保護單位670余處;
講旅游,這里是首批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五大鎮山之首沂山、七十二大名泉之一老龍灣等景區景點21處;
比生態,這里是山東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縣域創建的“中國天然氧吧”,境內有大小山峰2000多座,林木覆蓋率45.8%……
“齊地旅游之所,臨朐最勝。”此贊譽由來已久。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亦如玉珠鑲嵌在綠水青山間的鎮山、名泉、紅葉、化石、奇石爭奇斗艷,在鄉村振興大格局中培育全域旅游新動能,闖出一條生態趕超、綠色崛起之路?
收獲從來都是以耕耘為前提的。這既與臨朐縣委、縣政府把培強做大文旅產業上升到戰略層面密不可分,也離不開文旅局主力、文旅集團協力、文聯協會助力、文旅云傳播力“四文”同向同力,文化旅游“1+1>2”雙向賦能,讓這方綠水青山在全域旅游視角下奔向“詩和遠方”——
好山好水好生態,成為臨朐一張靚麗名片,也是臨朐文旅發展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如何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在綠水青山間感受更多沉浸式體驗?節會搭臺、文化為媒、經濟唱戲,以節促游、以節興業、以節聚商,依靠旅游節會引爆旅游目的地“出圈”。節會經濟成為當前臨朐發展“熱詞”。
“以節為媒,讓各類節會為文化旅游資源代言,當好文旅資源‘推介官’。”縣文旅局局長朱占花介紹,今年文旅系統在開展的“一周一節會”主題活動中展現更多擔當,精心策劃山東省第七屆鄉村文化旅游節、薰衣草文化節等45項文旅融合系列節會,組織謀劃“百臺小戲進千村”文藝演出、“飛躍齊魯”嵩山滑翔傘飛行嘉年華等文體惠民系列節會27項,籌備開展“山東手造·朐有好禮”雙創產品展銷、“靈氣所鐘”非遺文創展等13場非遺文創展示推廣節會,全力把文化旅游產業基礎做強、品牌做優、市場做大。
打生態牌、念山水經、唱文化戲、走特色路,發展文旅產業、培育發展動能,臨朐縣委、縣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旅游活化文化,用文化提升旅游,在全域旅游大平臺上不斷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借助文化“軟實力”,提升旅游“精氣神”,讓靈氣所鐘、山水臨朐文旅更有質感。
中國(臨朐)沂山文化節、石門坊紅葉文化節、中國臨朐觀賞石展銷博覽會、工藝(非遺)博覽會、柿文化旅游節等6個節會入選山東省“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主題年系列活動,被山東省文旅廳確定為2022年重點培育鄉村好時節體驗基地,山東省鄉村文化旅游節連續六屆在臨朐舉辦……從一支獨秀到百花齊放,臨朐節會不斷傳承發展,撬動文化旅游新消費,以文旅資源的跨界融合實現了產業發展的“裂變”,節會經濟的拉動效能和輻射效應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節會賦能,為文旅融合注入新動能。
與舉辦節會一脈相承,臨朐創新文旅宣傳模式,做足文旅融合大文章落墨處多有濃墨重彩。開展非遺、文化創意、演出演藝“三進”景區賦能工作;建成“沂風朐韻”非遺聚集區,配備全息投影等高端數字化設備,打造沉浸式非遺場館。加大與新媒體合作力度,利用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平臺等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擴大臨朐旅游影響力。舉辦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活動,積極發動文旅集團、華藝雕塑等文旅企業參加文旅惠民消費季,吸引群眾參與。推廣“網紅+文旅”宣傳營銷新模式,開展頌文化、贊景點等系列宣傳營銷活動,拓寬文化旅游宣傳營銷渠道,提升臨朐文旅品牌影響力。
“節會經濟是臨朐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是全面展示臨朐經濟建設成就和臨朐人民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瑩有介紹,為持續發揮節會經濟的拉動效能和輻射效應,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開展以“拼經濟、促消費、打品牌”為主題的“一周一節會”主題活動,宣傳部牽頭抓總謀劃確定了窗博會、大櫻桃、文旅融合、非遺文創、文體惠民等10大系列183場節會活動,以及“五一”購物節、夏日嘉年華等69場惠民消費專場活動,持續推動節會活動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文化旅游、高品質城市建設深度融合,促經濟、促消費、擴增長、增收入、提信心,全力打響臨朐節會品牌。
尋歷史、品文化、游沂山、賞紅葉、逛老龍灣,“哈”羊湯、吃大櫻桃、嘗秦池美酒……春的旋律中,目光再一次聚焦這里,臨朐風景這邊獨好,在滿目蔥蘢中沉浸式體驗臨朐文旅之魅,讓游客在這里找尋他的“詩和遠方”。( 張鵬 劉明志 )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