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舉辦的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盜掘古墓、非法捕撈水產品、污染黃河生態環境等十起涉黃河保護典型案例。
這十起典型案例分別是:被告人劉某等盜掘古墓葬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史某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邸某、魯某污染黃河生態環境案;王某存、王某界等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某醫藥化工公司、孫某、牛某污染環境案;付某與李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糾紛案;某黃河河務局與趙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案;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訴某黃河河務局、山東黃河河務局某管理局行政處罰及行政復議案;征某訴某黃河河務局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案;某銀行與某建筑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執行案。
附詳細案例:
案例一:被告人劉某等盜掘古墓葬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2021年9月10日至13日晚,被告人林某甲、劉某預謀糾集被告人林乙、鄭某共同盜墓。經鑒定及考古調查,所盜掘古墓位于黃河下游龍山文化核心地帶—東平陵故城,系戰國至漢代土坑豎穴墓,具有比較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挖掘的盜洞,已經出現地面塌陷,需要按照相關規定修復。經勘察設計,盜洞回填工程造價10872.35元、勘察設計費用5000元,合計15872.35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劉某、林某甲、鄭某、林乙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其行為均構成盜掘古墓葬罪。分別判處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至3年6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責令4名被告人連帶賠償修復費及勘察設計費15872.35元。
案例二:史某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2021年,渤海伏季休漁期期間,為獲取非法利益,史某某多次組織吳某等17名船主(均另案處理)使用禁用漁具拖拽泵吸耙刺,在套兒河8號浮標附近吸捕藍蛤。檢察機關以史某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破壞生態環境為由,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法院認為,史某在禁漁區、禁漁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鑒于史某具有自首、認罪認罰、賠償損失、承擔生態修復費用等情節,對其從輕處罰。依法判處史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支付生態修復費用及賠償損失共33.7376萬元,并在省級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案例三:邸某、魯某污染黃河生態環境案
被告人魯某與邸某合伙租賃距離黃河大壩50米的一處廠房,在未依法取得經營許可情況下,私自進行非法電鍍作業。魯某主要負責聯系業務、運輸待加工零件、收取費用等,邸某主要負責進行電鍍加工。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12日期間,邸某在電鍍作坊內,將金屬加工除油及電鍍清洗后產生的廢液,通過水泵、軟管排入未做任何防滲處理的滲坑內,后該廢液大量滲入地下。經檢測,該電鍍廠所排廢液為有毒物質,總鉛含量為0.9mg/L,超過山東省地方排放標準限值的3倍以上。
法院認為,被告人邸某、魯某違反國家規定,在黃河大壩附近隨意排放、傾倒、處置有毒物質,嚴重污染周圍環境,對黃河的生態環境造成損害,其行為均構成污染環境罪。依法分別判處邸某、魯某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2萬元,并禁止魯某在3年內從事與電鍍相關的職業。
案例四:王某存、王某界等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2019年6月至11月,被告人王某存、王某界在未取得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情況下,在黃河灘區內開挖沉淀池,利用抽砂設備抽取黃河水沉淀成砂并銷售。采砂價值共計186萬元。王某存、王某界擅自在黃河河道內采砂,構筑成的砂場影響行洪安全,危及沿黃群眾生命安全,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法院認為,王某存、王某界未取得河道采砂許可證,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均構成非法采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沒收違法所得;禁止2名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采砂活動;判令2名被告人清除所建沉砂池,恢復河道原貌,逾期未清除或驗收不合格,則由鄆城黃河河務局強制清除,由王某存、王某界共同承擔清除費用9.24萬元,互負連帶責任。
案例五:某醫藥化工公司、孫某、牛某污染環境案
2021年3月,被告人孫某作為被告某醫藥化工公司主要負責人,違反公司環評工藝,將公司生產產生的含危險廢物的酸性廢水交由無危廢處理資質和能力的被告人牛某處理,后該批廢水被傾倒至高青縣某采油廠注水站內,直接通過注水管道灌注地下2000余米。經統計,共計灌注廢水約200噸。
法院認為,某醫藥化工公司和作為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孫某,違反國家規定,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情節嚴重;牛某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并從中牟利,情節嚴重,被告某醫藥化工公司及孫某、牛某的行為均已構成污染環境罪。依法判處某醫藥化工公司罰金人民幣100萬元,分別判處牛某、孫某有期徒刑3年、3年3個月,同時禁止孫某3年內從事與排污或者處置危險廢物有關的職業或活動。
案例六:付某與李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糾紛案
2020年10月16日,付某與李某簽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合同,約定李某將其承包經營的22畝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給付某,付某擬建設年加工60萬噸水洗砂和30萬噸商品混凝土項目。因該項目用地為林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無法辦理環評手續。付某起訴要求確認雙方簽訂的合同無效,并返還土地租賃費、測繪費、環評費。
法院認為,本案雙方簽訂的合同約定被告李某將案涉農用地出租給原告付某從事建設經營,因土地性質為林地,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強制性規定,不符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要求,故判決合同無效,并根據雙方對造成合同無效的過錯程度,判決被告李某對原告付某主張的費用承擔60%的責任。
案例七:某黃河河務局與趙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案
2019年,趙某某租賃某黃河河務局的淤背區土地218.8畝,雙方約定租賃費為每年350元/畝。2022年3月1日,租賃合同到期后,趙某某欠付土地租賃費38.5229萬元。某黃河河務局訴請趙某某返還涉案土地,清理涉案土地上的青苗及其他附屬物,支付拖欠的租賃費并賠償損失。趙某同意砍伐樹木抵頂租賃費用。
法院經審理認為,趙某某雖同意用部分種植國槐抵頂租賃費,但該樹木未成材經濟價值有限,一旦砍伐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也破壞生態。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分批次分時間處理林木的方案,促成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
案例八: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訴某黃河河務局、山東黃河河務局某管理局行政處罰及行政復議案
2021年,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在未經黃河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在黃河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廠房、堆放物料,妨礙行洪。某黃河河務局作出處罰決定,責令某公司自行清除河道障礙物、恢復原貌,并處罰款5萬元。某公司不服,申請行政復議。山東黃河河務局某管理局作出維持處罰決定的復議決定。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起訴請求撤銷處罰決定和復議決定。
法院認為,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未經某黃河河務局批準,在黃河河道范圍內建設廠房,妨礙行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規定,某黃河河務局作出的處罰決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山東黃河河務局某管理局所作復議決定合法正確,判決駁回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例九:征某訴某黃河河務局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案
2022年2月,某黃河河務局發現征某未經許可私自在黃河內安裝了一臺水泵違法取水。當日某黃河河務局對征某發出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要求其立即停止取水行為,拆除取水設施,恢復河道原貌。征某接到通知后,未停止取水行為,也未拆除取水設施。同年3月,征某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某黃河河務局作出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違法。
法院經審理認為,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征某未經許可擅自在黃河中設泵取水,違反法律規定。某黃河河務局作出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駁回了鄭某的訴訟請求。
案例十:某銀行與某建筑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執行案
某銀行與某建筑公司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法院判決建筑公司應償還銀行借款本金4600萬元及利息。某銀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法院凍結了建筑公司銀行賬戶。經調查,該公司承建了某縣黃河灘區群眾遷建安置房專項改造工程。賬戶被凍結后,可能會影響工程的正常建設,灘區群眾的安置工作也將受到一定影響。
法院研究確定了權益兼顧、妥善化解的方案。最終,雙方當事人執行和解,解除了對建筑公司賬戶的凍結。該工程已于2020年8月15日竣工,并于2021年1月5日交付使用,668戶黃河灘區居民順利入住,銀行的債權也分期得以實現。(張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