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之聲報道了甘肅省慶陽市多縣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數字造田”、違規施肥、亂修田間道等諸多造假亂象(詳情)。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回應稱,對報道中指出的問題高度重視,已派出工作組趕赴慶陽進行調查,并舉一反三在甘肅全省范圍內展開全面排查,督促地方整改到位。
“數字造田”、違規施肥、亂修田間道
高標準農田建設亂象叢生
據調查,在甘肅慶陽部分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規劃圖明明顯示是高標準農田,但實地比對卻是大面積的果樹、苗木。如此“數字造田”,卻通過了區級驗收。慶陽市西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武龍稱,類似不合規的情況,此前一直存在。
記者調查還發現,在慶陽市寧縣,對于高標準農田的田間管理,按要求應由施工單位統一實施有機肥,當地卻“以發代施”,把肥料直接發放給村民,就放任不管了。
慶陽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基建管理科科長樊海龍說,這種做法是嚴禁的。“現在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發代施,而且是按人頭發放,發是錯的,按人頭發就更錯了。”
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作為高標準農田的配套基礎設施,寧縣盤克鎮街東村一條已修成的田間道并不連接任何田塊。
按照寧縣交通運輸部門的規劃,剛使用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修成不到兩年的道路,今年上半年即將要使用另一項目資金,再度開挖重新鋪修。
寧縣交通運輸局建設管理股工作人員 任娜娜:我們就是把原來的路往下挖43公分。因為現在的路和兩邊是平齊的,比農戶的房子要高出一尺高。下雨的時候,路上的水會全部倒灌到農戶的房子里面。
此外,記者走訪中還發現,慶陽部分高標準農田土地深耕項目實施隨意,甚至一些地塊根本不符合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的基本要求。在已劃入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地塊還存在侵占現象。
特別是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項目“誰審批、誰監管、誰負責”等問題,當地有關部門更是互相推諉,無人承擔主體責任。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已介入調查
將在全省范圍展開摸排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般規劃面積多達萬余畝,財政投入也較大。但在甘肅慶陽部分縣區,耗資不菲的項目實施完成后,并未實現穩產增產的預期效益,財政資金也打了“水漂”。
3月28日下午,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梁仲科告訴記者,針對報道中指出的問題,省廳高度重視,已派出工作組第一時間趕赴慶陽調查核實,督促市縣政府整改處置。
梁仲科:我們以慶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亂象為反面教材,在全省范圍舉一反三展開摸排。
梁仲科坦承,近幾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較重,確實存在重建設輕監管的問題,省市縣三級在項目監管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漏洞。雖然也有例行檢查,但能否查出真問題,目前可能還無法做到全覆蓋。在此情況下,就會出現質量問題。
2020年9月、11月,國務院辦公廳陸續印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六個嚴禁” “四個禁止” 。
梁仲科說,按照這兩個文件發布的時間節點,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區內,不應再有果樹、苗木種植。慶陽西峰區“數字造田”的問題出在哪,還需要深入核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專家蘆千文表示,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和緊迫任務,如果大量財政資金投入后無法發揮實際效益,糧食穩產增產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慶陽的耕地面積,位居甘肅全省第二。截止目前,慶陽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83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28.8%。類似“數字造田”這樣的造假亂象,當地還有多少尚未暴露出來?后續如何整改?如何杜絕類似問題?有關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記者丨王妍 管昕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