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30日,2023中關村論壇在京召開。中關村論壇自2007年起,歷經十余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積極參與2023中關村論壇,受邀在全球數字化應用創新論壇就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作專題演講,分享廣聯達對建筑業數字化的深入思考和實踐,并在A1展區北京市數字城市智能服務底座展位上,展現了廣聯達國產自主創新的路橋隧BIM正向設計產品——廣聯達數維道路設計產品。
專題演講,帶來建筑企業系統性數字化轉型新思考和新路徑
5月26日,廣聯達高級副總裁汪少山受邀參加2023中關村論壇全球數字化應用創新論壇,以《系統性數字化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分享了怎樣通過系統性數字化轉型實現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
汪少山表示,建筑企業已深刻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是整個行業的必答題、大課題,也是新課題。當前,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步入深水區,問題日益凸顯,體現在:有數據,但是無法直接用;上了系統,但對業務支撐有限。這就出現了決策層價值感不強、管理層應用推廣難、執行層工作減負少等情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追根求源,回歸本質思考。
建筑業的本質,就是“點線面體”的業務系統。點,是崗位層數字化,是數據產生源頭;線,貫穿崗位業務,數據相互關聯;面,是多項目面平行運行,多管理面貫穿項目群;體,是企業整體立體化運營,全量業務數據縱橫融合。同時,建筑業業務系統具有高度專業、高度協同、高度獨特、高度動態的“四高”復雜性。“四高”增加了業務系統管理的難度,復雜系統的問題,無法通過單點建設解決,需要系統性求解。
汪少山認為,數字化的本質,是以“數據+連接+算法”構建系統性能力。其中,數據要準確、及時、全面,連接是要實現責權利清晰的業務連接,算法是通過大模型+AI算法驅動管理、支撐決策。數據、連接、算法,高度對應系統論中的要素、關系、準則。可以說,數字化天然是來解決系統性的問題的。
基于建筑業業務本質與數字化本質,構建系統性數字化新路徑,成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解。汪少山認為,建立在“點線面體”的建筑業業務本質之上,以行業業務平臺筑基,通過打造以“設計算量施工一體化、BIM+智慧工地一體化、項企一體化、供應鏈一體化”等為代表的重點數字化場景,將可以實現生產要素和管理要素的數據化挖掘、分析,以及數據的打通,為科學決策奠定基礎。同時,夯實建筑行業的業務平臺這一實現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核心基礎,將解決方案進行沉淀,通過PaaS中臺賦能給行業,產生出更多SaaS應用,最后構建出整個行業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因此,在不同數字化場景的驅動下,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為破局的關鍵。
汪少山表示,在建筑業業務本質和數字化本質牽引下,需要構建系統性數字化的新路徑,可以概括為“113”路徑,即1個核心目標、1套綜合方案、3大關鍵支撐。具體來看,1個核心目標是要實現建筑企業的高質量發展,1套綜合方案是包含頂層設計方案、一體化技術方案、落地實施方案等在內的系統性數字化解決方案,3大關鍵支撐是需要認知升級、能力升級和合作伙伴升級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
對于合作伙伴升級,汪少山特別指出,對于建筑企業這類產業運營者而言,要找到具備系統性數字化能力的合作伙伴。這類伙伴需要能夠做到數字化戰略咨詢、做到數字化解決方案與系統建設、做到數字化系統實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確保轉型的專業化和體系化,促進轉型成效盡快顯現。
專項展示,自主創新的科技產品突顯“一體化”的核心價值
在A1展區北京市數字城市智能服務底座展位,廣聯達自主創新的數維道路設計產品向觀展的專家學者、行業從業者和社會大眾,展現了這項科技產品突出的“一體化”核心價值。
國產自主創新的路橋隧BIM正向設計產品——廣聯達數維道路設計產品,是基于廣聯達國產BIM圖形平臺和參數化建模技術,為公路及市政設計人員全新打造,聚焦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產品符合國內設計習慣與規范標準,為客戶解決BIM設計效率低、BIM交付困難等問題,用數據驅動的一體化設計,推動公路及市政工程品質提升。
該產品的價值主要聚焦于三點。其一,是方案到施工圖的專業設計一體化。這款產品可以幫助設計師通過簡單易用、專業高效的方式進行路、橋、隧設計,專業數據依據設計規范驅動模型創建與聯動修改,實現了從方案到施工圖一體化打通。其二,是多專業協同的一體化。道路、橋梁、隧道、交通工程、管線等多專業都是基于一個底層平臺,數據天然互通深度融合,專業間實現了數據聯動,保證了多專業設計的一致性和協調性。路橋隧多專業綜合設計,通過這一款產品就可以高效實現。其三,實現設計和造價的一體化。通過建立數維道路設計與造價軟件的數據互通,可實時獲取設計成果的造價信息,實現設計方案的投資最優。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