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第九屆全國BIM學術會議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會議主題為“數字筑基 洞見未來”,著重探討BIM技術與CIM、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建筑業的深度應用、BIM相關行業的協同發展等議題。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的主管部門領導、杰出院士和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和學會領導等共400多人相聚一堂,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工程建造模式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暨中國圖學學會BIM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少山受邀出席,并作題為《業務需求驅動的BIM應用新方向思考和實踐》的專題報告。
專家云集,思想盛宴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云,中國圖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寶玲,西安市住建局建筑業管理處處長巢紅峰,盧布爾雅那大學教授、歐盟建造4.0專家組成員、斯洛文尼亞前教育部部長?iga Turk,中國圖學學會副監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建平,中國圖學學會BIM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智亮,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汪少山等院士、權威專家和優秀企業家出席會議發表主題演講,和與會嘉賓分享思想盛宴。
在主論壇報告單元,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以《中國建造2035高質量發展》為題作了主旨報告。他指出,要以智能建造為技術支撐,以建筑工業化為產業路徑,以綠色建造為發展目標,以建造國際化提升企業品牌和國際競爭力,以行業治理現代化為改革動力,助推我國從“建造大國”走向“建造強國”,為中國建造指明了未來的前進方向。
盧布爾雅那大學教授、歐盟建造4.0專家組成員、斯洛文尼亞前教育部部長?iga Turk以《Latest Developments of Construction 4.0 in Europe》為題作了主旨報告。他提出,歐洲工業4.0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通機器與機器,機器人之間的界限,搭建完整的物理信息系統,從而實現透明化的生產和管理。在工業4.0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速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反饋,因此,催生出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而工業4.0是實現這一模式關鍵環節。
中國圖學學會BIM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智亮以《BIM模型質量自動檢查方法及系統研究》為題作了主旨報告。他系統闡明了BIM模型質量標準的計算機化表示方法及IFC模型中質量檢查信息的自動提取方法,研究建立了BIM模型質量自動檢查的新方法,實現了《制圖標準》與《交付標準》的計算機化表示,構建了面向IFC模型質量檢查數據高效提取機制與算法,設計并初步開發了BIM模型質量自動檢查系統。
汪少山:業務需求驅動為核心,技術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
會上,汪少山作專題演講。汪少山表示,結合國外BIM技術應用發展現狀,從深層次、多維度重新認知BIM技術,BIM發展是系統性工程。歐洲主要國家BIM成熟度分為四個等級,從等級0到等級3,等級3是“融合且可互操作的數據(iBIM)”,等級2-1是“二維圖紙、三維模型及構件、協作”,等級0是”維圖紙、線條、文本等”,當前國內處于等級2-3的發展階段。
業務融合的根本解,是理解業務本質。業界對于BIM技術的誤解,主要來自于三個誤區:誤區一,認為BIM僅僅是從2D到3D。誤區二,認為BIM只是設計師的效率工具。誤區三,BIM只適合在大型綜合項目中應用。面向當前的業務需求,BIM應用方向是要回歸到項目本身,實現全專業信息融合價值:集成全專業信息,形成項目全方位信息的統一載體;實現全過程一體化價值:業務與技術互通,形成項目全過程視角的一體化全數字化樣品。
汪少山指出,國內房地產行業20多年高速增長,當前迎來了拐點變化。在“房屋回歸居住屬性”的大背景下,“以客戶為中心的好房子”發展模式將逐步興起。汪少山認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會改變,需要建設以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為紐帶的產業集群,背后驅動力有三個維度:什么是好房子、怎么建好房子、怎么用好房子。什么是好房子?汪少山表示,是設計滿足需要的房子,功能不多不少,標準不高不低,單模塊最優,模塊組合最優,系統組成最優。應從設計應用走向對房子功能、空間、系統、使用場景的整體思考,好房子要以終為始,從使用需求倒推設計條件。
汪少山表示,通過與行業內專家溝通和實踐,得出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為項目創造價值是根本。“BIM3”理念也是與國外技術發展相結合,數據實現互通互聯,強調以數據庫及其檢索查詢為主的CDE信息管理技術。他強調,BIM技術發展要從應用出發回到原點,回到用戶視角,技術支撐業務應用,實現基于BIM的一體化設計生產建設模式。從虛擬建筑到實體建筑,從設計管理到運維管理,核心是圍繞高質量數字建筑的流轉,包含了專業性、協調性與準確性、合規性、經濟性、可建造性等。
專業性:通過標準模塊承載實際需求數據,實現設計過程的高效性、智能化。
協調性與準確性:多專業協作,審查智能修正,保證信息準確傳遞,支撐后續應用。
合規性:自動化+人工輔助BIM模型審查,保證設計模型質量。
經濟性:通過設計算量一體化發揮BIM優勢,填補業務“鴻溝”;通過設計成本一體化,前置成本管理,縮短項目開發周期;進行設計過程快速算量+指標參照,確保設計不超限。
可建造性:延續設計成果,高效施工策劃,高質量指導實體施工。
基于以上業務需求對技術應用的思考,汪少山以廣聯達自營自建的智慧建造總部基地項目(廣聯達廣州大廈項目)為實踐案例,分享了該項目在全專業協同設計與設計成本一體化應用的實踐成果。智慧建造總部基地項目實現了全專業正向設計出圖,以空調設計為例,通過對房間功能的需求和場景進行分析,推出多個版本的空調設計方案,并進行房間分類布置,考慮各階段需求,平衡好節能降本的業務訴求和好房子居住體驗之間的關系。這種以業務需求為導向的正向設計過程才能更好的推動行業的BIM應用發展。
最后,汪少山對BIM未來的發展提出展望。他認為,隨著BIM應用的越來越深入,借助AI智能化,能實現BIM技術全鏈條進化。同時要實現AI智能化應用,前提是要做實BIM基礎工具的應用,做到數據的融通,加速標準建設和推廣以及BIM技術人才培養等。
廣聯達通過深耕建筑行業20多年的積累,筑就了數字化核心能力平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平臺,也積極推動了行業統一標準GFC的建設。在此基礎上,廣聯達持續秉承開放平臺、生態培育的理念,與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資源共享、攜手持續推進BIM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助力每個項目成功。助力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為實現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