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家住安寧市寶興花園小區的林明正在螳螂川慢行步道上晨跑鍛煉。他說,螳螂川慢行系統建好后,他每天都會換上舒適的運動服,到綠樹蔥蘢的螳螂川河畔走一走、跑一跑,享受綠色健康的幸福生活。
螳螂川慢行系統是安寧市政府沿螳螂川打造的濱水景觀綠道,南起連然街道東湖公園,北止溫泉街道卻普廠,全長20.48公里,騎行道和步道并行,共同組成了慢行系統。
漫步于螳螂川慢行系統,隨處可見綠植、城影、亭臺、花樹、棧道、水榭,小橋流水、夾岸柳色,一步一景。置身其中,身心愉悅。
事實上,螳螂川慢行系統的建設是安寧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的具體工作,也是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而落實的具體實事。近年來,安寧結合當地綠地系統現狀,融合市政道路、公園、城市快速通道等項目,大力推進綠道建設,把公園、綠地、建筑有機串聯在一起,為市民構建起更多綠色生活空間。截至目前,安寧市已建設綠道53.78公里,初步形成“點、線、面、片”相融合的綠道構架和體系。
依山而建的安寧龍山步道,是城鄉健康步道的代表。其以溫泉小村為起點,總長3.68公里,將沿線村莊、自然景觀、生態資源、都市農莊、農家樂等各種資源“串珠成鏈”,帶來了體育健身、文化休閑、鄉村旅游、經濟富民等多重效應。這條步道多為臺階步道,依步道建有觀景臺、休憩亭、防護欄、公共衛生間、洗手池等公共服務設施,走完全程大約需要90分鐘。沿路栽種鮮花30余種,風景宜人。如今,很多登山愛好者和附近居民都喜歡來這里,用自己的腳步探訪龍山秘境,發現蘊含在龍山里多元且奇妙的生態特征,了解藏在龍山小村莊里的文明變遷,品嘗龍山特有的美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為此,安寧市結合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重點打造貫穿南北、溝通東西的“兩軸兩環兩心”市域綠道格局,逐步形成“織綠閱城,漫步安寧”全域綠道系統。
“兩軸”即安寧大道綠道、螳螂川鳴矣河綠道,形成安寧市域“一橫一縱”的綠道骨架,總長約145公里,目前已建成28.5公里。“兩環”即城市綠道內環和城市綠道外環。城市綠道內環串聯寧湖片區、東湖片區、沙河、武家莊片區,是環繞安寧主城形成的綠道環線;城市綠道外環串聯龍山、羅鍋山、鳴矣河、馬料河和太平片區南部,連接西山腳下綠道,形成環繞安寧主城和太平片區的綠道環線。兩環總長60公里,目前已建成25.2公里。“兩心”即主城綠道核心和太平綠道核心,主城綠道核心自百花西路、連然街交叉口向四方延伸,是安寧市主城區城市廊道和歷史人文廊道交會點;太平綠道核心位于太平南部綠廊交會點,是太平新城各層級綠道的中心。
根據規劃,未來5年,安寧市將依托昆鋼工業遺址、溫泉資源等,打造一條縱深達57公里的沿螳螂川區域文化旅游帶,全力打造“市民—綠道—城市”和諧宜居的城市人居生活樣本,讓市民游玩休憩的選擇更加多元。不難想象,在不遠的將來,一條條綠道將在螳川大地上延伸,串聯起安寧市民幸福的慢生活。(昆明日報記者趙書勇報道)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