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保障性工作,農村公路作為廣大農村地區的主要出行通道,關乎民生、更連接民心。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交通強國,聚焦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深入貫徹“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總體要求,以“建設與管護并重、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行”的理念全力推進農村路網建設,農村公路實現由“窄”變“寬”、由“線”變“網”、由“通”變“暢”、由“好”變“美”,逐步形成“內聯外通、環境優美、服務百姓”的農村交通發展新格局。
堅持“高規劃”實現“路長遠”
麻栗坡縣始終堅持在做優規劃上花足時間、下足功夫,統籌考慮農村公路網結構層次,強化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銜接打通縣域關鍵節點,大力實施村村通硬化路、鄉鎮通三級路、窄路加寬改造等工程,不斷打通農村公路網絡的“末梢神經”。
突出統盤規劃、多規合一。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綜合考慮地理、民俗、發展水平和群眾關切,不斷優化鄉村道路布局,把鄉村道路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文化與生態旅游規劃等緊密銜接起來,做到相互配套、共同推進。
突出因村施策、尊重規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既邀請專家,也讓群眾參與,讓規劃得到村民認同,因村制宜扎實推進農村路網建設,切實把惠民農村路建設到群眾心坎上,不斷提升農村宜居度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突出超前謀劃,穩步推進。制訂了《麻栗坡縣農村公路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計劃采取分年度、分類別的措施,通過三年的時間,完成鄉鎮通三級公路項目190.15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655.71公里,方案實施完成后,可實現麻栗坡縣鄉鎮通三級公路率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截至目前,鄉鎮通三級公路項目已建設完成20.3公里,正在建設19.19公里,其余正在積極開展項目前期謀劃工作,力爭獲得上級計劃支持早日實現開工建設;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已完工606.82公里,在建48.89公里,計劃于2023年12月全部完工,實現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標。
凝聚“眾參與”實現“路共建”
構建形成“縣-鄉-村”立體聯動管理模式,充分調動群眾的主動性、能動性,實現鄉鎮責任角色由“配角”轉變為“主角”、群眾參與角色從“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形成農村公路建設“搶抓機遇、群策群力、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圍。
凝聚群眾智慧。在規劃設計中,吸納村干部、群眾等參與路線走向、錯車道等設計工作,不斷汲取群眾智慧,同時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統籌運用好“一事一議”、以工代賑等建設模式,減少項目建設占用土地、林地等產生的矛盾糾紛,確保把公路建設成為群眾“貼心路”。
強化群眾參與。深度挖掘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村組干部特別是農村黨員干部支持并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作用,同時結合干部規劃家鄉行動的相關部署要求,吸納廣大干部對家鄉農村公路建設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了項目建設接地氣、匯民意、聚民心。
匯聚群眾力量。就近鼓勵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并通過以工代訓、手把手指導等方式,積極培養“支模工”“刻槽工”“切縫工”“抹面工”等一批技術工人,幫助農民工成為農村公路建設的行家里手,使農民群眾既能參與到家鄉建設中,又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近年來,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共吸納群眾一萬余人參與項目建設,實現每戶(每月)增收三千元左右。
嚴格“控標準”實現“路嚴管”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圍繞農村路網建設目標,嚴格落實建設程序,嚴把工程質量關口,嚴守安全管理職責,穩步推進農村路網建設工作。
嚴格建設標準、程序。在公路建設中嚴格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及《云南省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項目建設基本程序,鄉鎮通三級公路路基寬度不低于7.5米,路面結構采用瀝青混凝土,同步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排水設施;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路基寬度不低于4.5米,路面寬度不低于3.5米,按相關規定設置錯車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危險路段設置安全生命防護工程。
全面落實監管責任。正確處理好質量與進度的關系,牢固樹立“質量是項目建設生命線”的思想,全面壓實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和業主責任制,對每一道工序、環節都進行嚴格檢查、把關,做到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要求、高質量完成。
推行“路長制”實現“路長治”
堅持建管結合,以“路長制”為抓手,確保每條路有路長、有人管、管得好,以“路長制”實現“路長治”。
推行“路長制”變“分兵把口”為“統抓共管”。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原則,在全縣推行公路路長制,構建縣、鄉、村三級“路長”組織體系,形成由“縣級領導領銜、牽頭部門主抓、職能部門聯動、責任單位落實、層層壓力傳遞、人人職責明確”的責任鏈條。
統籌“建管養”變“突擊整治”為“長效管理”。在推行路長制的基礎上,將公路管護寫入村規民約,推動日常管理延伸到村、觸角到組,形成以點帶面、多點連片、連片成網、功能完善的公路管護網絡,愛路護路安全出行的鄉規、村規民約制定率達100%,基本消除公路沿線“臟亂差”現象,同時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路域環境集中整治等措施,完成農村公路沿線亂堆亂放、違法侵占、違法搭建廣告牌和違章建筑等治理工作,實現農村公路“暢安舒美”目標,真正實現了有路必養,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開展“綠美行”實現“路更美”
按照“規劃引領、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的原則,引領麻栗坡縣綠美公路建設。
因地制宜顯特色。結合資源、區位、基礎設施條件,將少數民族、紅色文化融入綠美公路建設,以本地植物、花卉作為美化道路的重要元素,依山就勢、適地適綠、借景造景,全面提升交通沿線環境的生態性與觀賞性。
全面發力強落實。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由縣、鄉、村、組共同發力,全面清理路域范圍內的草堆、土堆、垃圾等,積極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
示范引領顯成效。結合“十百千萬”工程,以國省干線、縣鄉村道為主,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為輔,全力打造助推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鄉村振興、興邊富民的綠美公路。截至目前,已打造完成示范引領型綠美農村公路4條80.71公里,麻栗坡至下金廠美麗公路成功入圍2021年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
云南網記者 王琳 通訊員 杜立草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