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濕地感受自然之美、到村里體驗“慢生活”的愜意……如今,每逢節假日,到昆明周邊村落打卡的游人越來越多。“這幾年,河道更清,環境更好,家門口越來越美。”家住陽宗海新蓮村的村民鄭小克欣喜于家門口發生的變化。
改造后的村莊濕地
近年來,昆明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提升綠美春城美譽度。以滇池流域、陽宗海流域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污水治理,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因地制宜 清污分流刷新村莊顏值
藍天倒映水中、綠植隨風搖曳,嵩明縣嵩陽鎮普渡村村口的濕地格外顯眼。這是嵩明縣上游水庫入庫河流污染生態消減工程的一部分。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嵩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游水庫是嵩明縣境內最大的一座中型水庫,坐落于牛欄江上游河源果馬河上。果馬河上游(嵩明段)為上游水庫的主要入流河道,流經嵩陽鎮及入水庫口周邊4個村子。河流污染生態消減工程實施之前,村落污水沿路面或小溝排入村落雨污合流溝渠內,導致大量未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進入果馬河及上游水庫。
2021年5月,一場聚力攻堅河流污染生態消減的工程啟動。項目采用分流制排水體制收集周邊4個村落的污水,增加支管及主管,最終排入下普渡擴建的污水處理站,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
在農村改廁工程建設過程中,嵩明將污水收集系統分布與改廁分布銜接,該項目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座、污水處理站1座,管道沿線共設置635座污水收集池、635個地漏設施。項目實施后,村莊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5%,杜絕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普渡村村民李自江說,經過管網改造,村子顏值大幅提升,尤其是廁所管網改造后,家里干凈了許多,異味沒有了,蒼蠅蚊蟲也少了。
在石林彝族自治縣高石哨村,通過推廣衛生廁所、完成4927米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截斷污染源、生物凈化、建設人工濕地等措施,村里的環境大為改觀。記者在村邊的人工濕地看到,生態氧化塘采用了太陽能發電微循環裝置,能滿足污水處理過程中所需用電;經過簡單處理的污水,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可用來澆灌田地。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石林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村子里污水處理量每天在40噸左右,經過凈化處置,可達到一級b標的排放標準,全部用做生態景觀補水和農田灌溉水。接下來,擬用3年時間,實現全縣農村污水治理全覆蓋。
目前,全市已有699個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較上年提高7.41個百分點。隨著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推進,和普渡村、高石哨村一樣,更多村莊變美了。
聚力攻堅 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是打贏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環節。
近年來,昆明市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減輕入河污染負荷,越來越多的村莊實現了生活污水全收集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按照《云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方案》要求,今年昆明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低于58.33%,需完成97個行政村治理;2024年不低于63.47%,需完成61個行政村治理;2025年不低于69.44%,需完成71個行政村治理,其中滇池流域、陽宗海流域和一類縣治理率不低于95%,二類縣治理率不低于75%,三類縣治理率不低于45%,3年內需完成新增229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污水治理率要從目前的50%提升到2025年的近70%。
昆明市全面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昆明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了農村污水治理工作軍令狀,成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工作專班,專班技術組分組深入現場指導幫扶縣(市、區)治理工作,開展典型案例的宣傳。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周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通報,市政府每月進行一次工作調度,致力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幸福美好家園。
針對滇池、陽宗海等重點流域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域,昆明市不斷完善截污治污體系,有條件的村莊污水要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或分區域集中收集處理。居住較為集中的地區,以集中收集處理為主,人工濕地、穩定塘、氧化塘、土壤滲濾等生態處理技術處理為輔。人口規模小的山區、半山區、干旱缺水的非生態環境敏感區域,以分戶、分片的方式多點收集,建設“小三格”、“大三格”、穩定塘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達到資源化利用要求后,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有效利用水資源。
昆明市計劃在3年內顯著提升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形成具有春城特色、可復制推廣的治理模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